TUST NEWS

学院广角

“代米”进社区,端午送温情 ——我校“互联网+”参赛团队“代米”团队赴光华里社区作小站稻文化宣讲

发布时间:2021-05-31      浏览量:    作者:李雪     来源: 经管学院

“代米”团队是一群来自经管、食品、轻工、艺术和人工智能学院的本科生。他们有着中国农耕文明情怀,自成立以来走访宝坻、津南、宁河等多个稻米主产区,不断挖掘和弘扬北方稻作文化,助力天津乡村振兴战略落地。5月30日下午,团队赴天津市河西区光华里社区,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陪伴社区老人聊家常、忆往昔、谈家风,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和认可。

在河西区的光华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稻作文化宣讲。周靖瑶同学以“一袋米的故事”为开篇,将悠久的中国稻米文化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相结合,娓娓道来。

775c207e17574d6bae30a92815f4410e.png

爷爷奶奶们听后回忆起了他们那个年代与米相关的故事,开始畅所欲言。一位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苦,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是奢求。还有一位奶奶说她曾经因浪费粮食被父亲教育批评过,之后就再也不敢了,逐渐养成了“光盘”的好习惯。在交谈的过程中,爷爷奶奶提到了小站稻衰落的现象,感到十分惋惜,除了天津当地缺水的原因,关于小站稻的故事也逐渐停留在过去的光阴里。

周靖瑶同学简要介绍了小站稻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情况,并对小站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爷爷奶奶们均表示:绝不能让小站稻文化流失,要利用青年人的号召力,积极推进以小站稻为主的稻作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3b4aee87311343b683c67c3385fc3cca.png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天津的小站稻,一季只丰收一次……”周靖瑶同学满怀激情地说,团队借此向社区居民宣传了惜粮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团队成员还向社区居民介绍了大米的分类与挑选方法,也有社区居民主动分享了他们选米的技巧。

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和社区居民一起包起了粽子。长长的粽叶、纤细的棉绳和美味的豆沙糯米内陷,在爷爷奶奶们的精心制作下,变成了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连成一串,寓意长长久久,阖家欢乐。“米+X”,无限潜力,无限可能!

e376689a09694c0faebd84dcd305a7b5.png

最后,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主讲人周靖瑶及团队其他成员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与“代米”团队长期合作,继续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大力支持稻作文化建设,逐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审稿人: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