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9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校团委
近日,团市委下发了《关于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八期培训班学员的录取通知》,我校4名学生、1名教师入选培训班高校班,1名教师入选培训班科技人才班,实现了入选师生数量的新突破!
今年5月,校团委面向各基层团委发布了《关于选拔2024年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的通知》,鼓励各学院选拔培育学院“青马工程”学员。9月,校团委启动校级“青马工程”学员的选拔,经各学院团委推荐、党委把关,并经过笔试、面试选拔,最终确定了校级“青马工程”学员59名,并择优推荐了10位师生参加市级“青马工程”的选拔。最终,6名师生经过选拔成为市级“青马工程”学员,“院-校-市”三级“青马工程”学员选拔工作体系日趋完善,选拔工作成效日益显著。
接下来,校团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政治引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历史阐释相结合、面向工作与面向自我相结合的全方位的“青马”培养体系,为培养信念坚定、富有理想、勤奋务实、勇于担当、情理兼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实践者、布道者深耕蓄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同时,科大共青团将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持续扮演好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角色,提升共青团在学校育人大局中的贡献度,以共青团高质量工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汇聚青春动能、贡献青春力量。
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八期培训班高校班(教师)
张婷婷,女,中共党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青年讲师团成员。本科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当代社会思潮”。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多项。
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八期培训班高校班(学生)
刘智鸣,男,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现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220804班班长兼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天津市优秀学生、天津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三好学生等称号,连续两年参加“三下乡”、新时代实践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时长达500小时,曾获2023年天津市“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多次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曾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天开杯”创聚津门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等奖项。
栗新尧,女,中共预备党员,2023级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2023级生物工程班班长、组织委员、辅导员助理,曾任天津科技大学实验班联席会主席。参与三下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天津市第十批大学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进入多所小学开展教学活动和课后服务。连续五年获得天津科技大学奖学金,天津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省部级银奖、校赛金奖,2024年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铜奖等,累计获得奖项和荣誉称号十余项。
王姝瑾,女,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文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现任班级团支书兼班长,院团委副书记。连续两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参加“三下乡”“新时代·实践行”实践活动,团队荣获2024年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先进个人标兵与先进集体标兵。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000+小时,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与最美志愿者证书。曾荣获天津市“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优秀奖,天津市滨海新区商业秘密保护法宣传片三等奖,天津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团学先进个人、社会服务奖学金等荣誉称号。目前,已考取天津市东丽区“社区‘法律明白人’证书”。
任雅婷,女,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现任天津科技大学红十字会会长、轻工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会长、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者协会项目部部长、220614班宣传委员。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团学先进个人、天津市“三下乡”优秀个人、天津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参与孤独症儿童陪伴、急救知识普及、筑梦云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志愿时长945h。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10项,校级奖项28项。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天津市金奖、天津市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
天津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八期培训班科技人才班
陈保送,男,中共党员,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讲师(内聘副教授)。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博士/博士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酶与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食药用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与功能”,从茯苓、灵芝、猴头菌等为代表的食药用真菌中,发现靶向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解析药效物质基础。以第一作者(共同)/共同通讯作者在Org. Chem. Front.、J. Agric. Food Chem.、Planta Med.、Chin. J. Nat. Med.等SCI/ESCI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5篇,其中包括中科院1区4篇、2区3篇,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获授权专利2项。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