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量: 作者:徐蓉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近日,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学生社区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宣讲团成员徐蓉、崔月、于淑怀、冀雨欣、刘佳佳走进天津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慎终追远:清明节的文化内蕴”主题宣讲活动。本次宣讲活动由党支部副书记徐蓉担任主讲人。
活动伊始,徐蓉以亲切的话语开场,迅速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激发了大家对清明节的好奇与探索欲。随后,宣讲团队成员们依次登场,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清明节的丰富内涵。
接着她从自然现象引入,讲述了 “梧桐花与清明节” 的渊源。她提到,古人发现每到清明,梧桐树便会开花,桐花就像一位穿越古今的信使,承载着清明的历史文化记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分享自己见过桐花的经历,现场气氛热烈。
在 “诗人眼中的清明节” 环节,徐蓉带领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和杜牧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清明节在诗人笔下的独特意境,既有春日的生机,又有思念的愁绪。趣味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发挥想象力,用 “雨、花、春天” 等词创作小诗,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深入了解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渊源,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介子推的事迹,以及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由来。历史小剧场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角色扮演,在欢笑中了解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的历史,也体会到了感恩的意义。
随后徐蓉向同学们展示了苏轼的《寒食帖》,介绍了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这幅书法的背景。为同学们解读了《寒食帖》的艺术魅力,让同学们领略到书法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宣讲过程中,徐蓉还融入了爱国情怀的教育。从古代《诗经》的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到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爱国是最深厚、最持久的情感”,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未来相连,鼓励大家努力学习、热爱劳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宣讲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让附小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未来,天津科技大学“党员说”“青年说”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内容融合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明节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度结合,挖掘其中的辩证思维、人民至上等相通理念,让同学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过程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编辑:赵天桐 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