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学院广角

艺术设计学院举办青艺先锋“津研·启航” 津派文化专项申报经验交流学术沙龙(二)

发布时间:2025-09-25      浏览量:    作者:徐守超、孙光瑞     来源: 艺术设计学院

9月18日,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顺利举办了“青艺先锋”“津研·启航”津派文化专项申报经验分享交流沙龙(二)。此次活动特邀艺术设计学院表演专业李静和公共艺术专业胡平两位教师担任主讲人,学院党委书记朱丽丽出席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学院多名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参加学习与探讨。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关娟娟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李静老师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学会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深耕音乐教育与非遗音乐文化传承领域。她以“地域文化与学术价值的双向赋能——骆派京韵大鼓课题申报成功策略”为题,结合自身主持的“津派文化视阈下骆派京韵大鼓音乐曲谱整理与研究”项目,从课题选题的地域文化锚点、学术价值的挖掘路径、申报材料的撰写技巧三个维度,解析了非遗类津派文化科研项目的申报逻辑,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作为科研“先行者”,李静老师来院后迅速切入学科交叉点,该课题的成功立项为复招后的表演专业开拓了新科研路径,注入了新发展动能。

胡平老师为南开大学美学博士,现任天津市美学学会书画美学分会秘书长、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员等多项学术职务。主研身体美学、艺术史及现当代艺术理论等。他以“美学学科与艺术实践类学科的知行辩证思考以及身体美学的多维度应用性”为题,结合“中国身体观视野下的天津现代写意绘画审美内涵研究”项目,深入分析了美学理论与天津地域艺术实践结合的研究思路,从“知行辩证”角度解读了跨学科视角下津派文化课题的设计方法,并强调了身体美学在艺术研究中的多场景应用价值,有效拓宽了教师的科研思维边界。身为科研“深思者”,胡平老师获批课题的同时,积极思考跨专业合作,为凝聚设计学特色、拓展公共艺术专业边界提供了重要支持。

提问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津派文化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地域文化元素与学术创新的平衡”“申报材料的逻辑梳理”“实地调研的重点方向”等常见困惑展开热烈讨论,两位主讲嘉宾结合自身申报经历,针对问题逐一进行细致解答,分享了实用的“避坑指南”,有效化解了教师们在科研申报中的实际难题。

本次“津研·启航”沙龙作为学院“青艺先锋”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不仅搭建了跨领域、专业化的津派文化科研申报经验交流平台,更助力教师们明晰了地域文化研究与学术项目深度融合的路径。活动的顺利举办,为学院后续在津派文化研究领域持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推动天津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动力,也进一步夯实了学院立足地域文化发展的学科建设基础。

编辑:李通  实习编辑:赵天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