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高校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这一宏伟蓝图下,天津科技大学轻化工程教师第一党支部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科技创新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其中,支部党员李群研究员等5人在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科技赋能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升级
2023年1月,李群研究员及团队成员与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竹纤维新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科技开发合同,由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依托天津科技大学创新技术成果,完成重大横向科研立项。
该项目建设企业实际投入建设经费1900万元,与技改前设计方案相比,在产品质量标准不降低的条件下,节约建设经费人民币2亿元。生产线改造后,20天内完成调试运行,当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价值。
项目工作组建跨学科、跨地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支部全体科研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和生产团队。项目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国家原料安全发展战略和“以竹代塑”绿色发展目标,带领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环龙首席科学家聘书
经过7个月的联合攻关,团队从技术路线设计论证,到生产现场施工调试,顺利完成年产20万吨精制浆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建设。在2025年1月除夕前夕,成功实现达产。该项目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还将企业原有的单一本色竹浆产品生产线升级为多功能精制竹纤维材料生产线,满足医疗、卫护、食品包装等高端消费品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项目彻底解决了传统高等级、高白度纸浆生产中含氯漂剂的使用问题,实现了全无氯清洁生产和中段水有机污染物零排放,为我国竹纤维材料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李群研究员获得2024年度环龙最佳科研贡献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党建引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轻化工程教师第一党支部以“双带头人”机制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支部坚持“党建+科研”模式,组织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通过党建引领,团队成员在思想上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成功突破了全无氯漂白体系无法实现高白度纸浆生产和当前主流ECF漂白技术无法实现中段水零排放等两大技术瓶颈,解决了原设计技术路线必需使用含氯漂剂和产生有机氯化物环境污染问题。该项目的成功建设和顺利运行,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党建工作对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促进作用。
以创新实践书写强国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成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团队的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生存困境,更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技术革命,为我国竹纤维材料产业的绿色升级和进口替代提供了重要支撑。这充分展现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为今后探索党建与科研的耦合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注入了红色动能。
李群研究员团队
展望未来,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和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等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理念,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将科技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赵天桐 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