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非遗调研团队在副院长张新沂带领下来到河北区天津毛猴工作室调研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艺毛猴,采访工艺毛猴传承人任金生老师,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殷光达协同调研。
毛猴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是北京南庆仁堂药铺的一位伙计发明的,是以蝉蜕、辛夷、白芨、木通等中药材制作而成的民间玩具,以猴代人,将猴子的天然情趣与艺术构思巧妙结合,诙谐幽默,生动可爱。目前此项技艺主要传承于京津两地,而从事学习制作毛猴的年轻人较少,毛猴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任金生1955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手工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毛猴之后,一直喜爱这种手工艺。退休后专注于制作毛猴,创作不少优秀的毛猴作品,是天津工艺毛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小吃一条街》、《城厢老院》、《天津三绝》、《中国年-除夕夜》、《黄崖关长城》等多次在各类展览中获奖。他多次到小学授课,多次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为传承和弘扬这一非遗项目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任金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尝试用银柳作为毛猴的身体,形成更精致的毛猴造型,并且还使用大量废旧材料制作毛猴空间的场景道具,使作品内容更丰富,更有怀旧味道,更自然环保。还将声、光、电与毛猴工艺结合,通过毛猴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再现了天津地区风土民情和市井文化,演绎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参与调研的王艺湘老师表示,今年的视觉传达毕业设计作品基本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元素进行创作,毛猴的包装设计与品牌策划是毕业设计选题之一。孙明老师认为毛猴材料特殊,构思巧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对拓宽学生在动画创作时的思路有极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