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1 浏览量: 作者:王少华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以学校“先锋计划”为行动指引,切实将2025年秋季学期重点工作部署会暨“先锋计划”推进会、学校2025年教师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地见效。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统筹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推动学院教师工作建设走深走实。
9月18日上午,在学院滨海校区7-107会议室,学院召开2025年学院教师工作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人员、教研部书记(主任)、青年教师代表20多人参加。
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培育方案》,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此次会议,积极搭建学院领导与一线教师的直接沟通平台,倾听教师心声。总结交流当前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亮点,分析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规划,谋划学院教师工作,重点如何做好青年教师培育工作,征集教师们的意见与建议。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士气,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与改进方向。
9月18日下午,学院在119会议室召开全体大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人员、教研部书记(主任)、青年教师代表40余人参加。我院邀请到学校人事处黄利强处长对学校人事专项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系列文件制(修)订情况说明》进行解读。
会上,黄利强以“锚定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师资”为核心,系统梳理系列文件出台的背景与核心逻辑。在文件内容解读中,黄利强重点围绕三大板块展开。一是师德师风建设,通过“1个实施办法+3个配套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明确师德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细化负面清单与考核流程,实现“奖惩分明、底线清晰”;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天科海河学者”计划为牵引,绘制“人才—学科—产业”三维图谱,分梯队培育顶尖、领军、拔尖及青年人才,尤其针对青年教师推出U35、U40专项支持,从经费、研究生指标、海外研修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三是教师管理体系,优化学习进修、考勤管理、弹性退休、人事福利四项制度,既规范管理流程,又为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最后,黄利强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特点,建议学院依托学校人才制度优势,加强思政领域拔尖人才引育,结合“六大体系”中“质量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坚强有力的党的建设体系”要求,为教师搭建思政课程创新、红色研究攻关等更广阔平台,助力学院在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发挥思政育人核心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结合思政学科特色,细化文件落实举措,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强思政力量。
编辑:李通 实习编辑:赵天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