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坚守初心,情系学生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齐嘉琳老师用爱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01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每一届毕业生都有难忘的青春故事,作为抗疫一线人员家属,今年的毕业季对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齐嘉琳老师而言尤为特殊。当看到毕业生离开学校时,她不禁热泪盈眶......疫情暴发以来就业工作的巨大压力和对毕业生难舍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就业工作十六载,不忘初心勇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开学延期、暂停现场招聘活动......这一切让齐嘉琳想到了2003年的非典,那个春天,也曾全面叫停招聘活动,那年她正好毕业。但她清楚的记得同学之间会主动共享就业信息,老师积极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学校主动摸排学生就业状况,派专车由辅导员老师带着毕业生到企业参加面试,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保驾护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她没有畏惧而是积极应对、迅速行动、尽心竭力、攻坚克难。为畅通就业渠道,她组织多场“空中”招聘活动;为调整学生就业期待,她在云端和学生交流,耐心讲解最新的就业政策;为做好湖北籍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她主动承担起多名就业困难学生的包保责任。她以满腔的热忱,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的投入到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

“互联网+就业”,保证就业工作不掉线。疫情暴发初期,看到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迟,齐嘉琳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性,为解决岗位不足的难题,她迅速行动起来把畅通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作为工作的重点。依托2018年启用的智慧化精准就业网站,第一时间制订线上招聘活动方案,开启线上双选会,通过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毕业生春季线上双选会”的邀请函,成功吸引166家企业报名参加招聘活动,累计提供6515个就业岗位机会,毕业生成功投递出了7163份简历,学生足不出户,在家就能和企业对接,学生的焦虑缓解了,反馈非常好。就业信息渠道畅通了,下一步就是从大量的信息中匹配到适合学生就业期望的就业信息,推送到学生的手上,她积极鼓励毕业生通过网站提交就业地区、企业行业、岗位类型等个人求职意向,系统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大大提高了就业信息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疫情防控期间的“出门禁令”暂停了现场办公服务,但是很多往届毕业生想知道如何办理就业报到证、如何从人才服务中心提取档案,为了能够及时解答就业手续为题,齐嘉琳整合各类网络资源推出了毕业生就业手续“网上操作”的“不见面”办理方式,在微信公众号及时解答学生的就业问题,指导毕业生网络签约,网络办理就业手续,让学生享有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

就业“云”指导,引领就业新观念。“老师,我每天刷职位,投递简历,为啥都石沉大海?”“老师老师,企业HR让我参加网络面试,我很紧张,怎么办?要注意什么?”听到学生发出的求助信号,齐嘉琳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更加迫切,她主动接受挑战,第一次在网络平台开通了直播间,录制课程“A4方寸间,简历树品牌”,252名毕业生通过手机端学习了简历制作的要点和技巧。她通过微信“一对一”的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辅导并给予意见反馈。齐嘉琳作为就业教研室骨干教师,提早谋划,制订在线学习课程方案,耐心解答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方面的各种问题,确保23名授课教师能够以“云上课”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调研显示文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大多集中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公检法招录,受疫情影响,面对研究生复试、公**推迟的现实困难,很多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感到很担忧,受辅导员的邀请齐嘉琳通过“云讲堂”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择业“云指导”,她鼓励学生要善于从“危”中找“机”,要看到中西部地区以及基层社区还存在“招不到大学生”的境况,线上教育等很多新兴行业急需大量人才,她鼓励毕业生要认清形势、调适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以应对目前的困境。

政策宣传促就业,用情服务暖人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春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齐嘉琳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将政策“东风”传达给每一位毕业生。为毕业生辅导员解读国家疫情期间出台的就业政策,梳理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类就业去向。5月底,天津市社区工作招募活动已经启动,她积极将此项活动推送给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她了解到很多同学对社区工作还很不了解,甚至误认为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邻里关系等琐碎的事情,为了解决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她邀请到河西团尖山街名都新园社区党委书记陈际文和挂职河西区尖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臣两位嘉宾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和学生分享他们在社区的工作内容和经验分享,3136名毕业生聆听了直播宣讲活动,我校报名参加天津市社区工作者招募的人数在天津市高校中位于前列。在工作中,齐嘉琳重点关注湖北籍、建档立卡困难家庭毕业生以及其他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帮扶档案详细记录学业情况、就业进展情况和帮扶措施,做到“一人一档”。建立实时就业动态数据库,每日更新数据,做到帮扶情况心中有数。

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面对学生,她坚守一线,从不言辛苦。面对工作,她一直投入饱满的工作热情,未来她依然会坚守初心,奋勇直前,扎实工作,助力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