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潜心学术守正创新 胸怀壮志科研报国——我校研究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    作者:郭婧     来源: 研究生院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我校研究生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学习和讨论中,我校研究生清楚地认识到了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应当努力奋斗的方向和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深刻地体会到了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科学家精神;更加明了了科技工作者专注于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的扎实态度,加深了自己对追求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学术的热情。

研究生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要学习和弘扬科技工作者们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接续他们的奋斗成果,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杜天玮说,“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研究常常伴随着长时间的沉寂,能否在漫漫求真路上一直保持一份艰苦、创新、严谨的科研态度,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至关重要。我们研究生要做到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术,敢于大胆质疑,不断试验。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达强同学表示,作为新一代研究生,我们要坐得住“冷板凳”,在研途中经得起挫折,不仅需要拥有决心,更需要有毅力,应当更加专注,勤于探索,坚守住读研的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工与材料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韩毅成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作为研究生,我们要积极汲取科学家精神,让自己努力成为可以担当时代使命的生力军。

生物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业学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博士研究生,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前辈们学习,刻骨钻研,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丁春阳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的讲话之后,感悟颇深,对“科技创新”这个词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需要我们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进一步砥砺国家情怀,唱响爱国奉献主旋律,用奋斗成就事业。

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刘文菲说,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创新力,树立正确科研观,沉下心来,不跟风,戒骄戒躁,潜心于基础科学重要基本问题研究,充分发挥自由探索精神,释放出更大的创造潜能。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吕春飞表示,通过学习明确了自己的科研中的方向,相信每个轻工人都有爱国为民的服务意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都能主动肩负起时代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做一名有爱国创新精神的科研人。

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璐表示,研究生要树立起勇攀高峰的信心和信念,专心学业、勤奋钻研,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珏认为,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要具有探索精神,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科学研究,谨防学术造假,端正研究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的“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更加提醒了我们做研究要从实际出发,清楚社会需要什么,将需求导向作为首选要素,真正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理学院化学专业2020级研究生张锦园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禁让我想到了“工匠精神”,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企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弛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更应该从自身努力出发,不枉国家尽心竭力培养,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勤奋、刻苦、乐观,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建设好自身心理素质,不断优化自己,不忘初心,时刻铭记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负重前行。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湛雅洁觉得,要从自身做起,保持一颗好奇心和不竭的求知欲,在研究的领域里不断攀登,紧跟国家时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方向,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晋伟说,这次的座谈会体现出了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当前国家乃至世界都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祖国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应当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四有青年”,做新时代的研究者,为推动科技创新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科学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姜懿珊说,农业发展讲究“开源节流”,作为食品专业的学子,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义务来做这名“开源者”,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作为食品学院的新研究生,我们发挥所长,尽己所能,不能有半分懈怠,才能在三年后毕业之际,骄傲地讲我曾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作为推进科技进步、传播科学精神的生力军,我校研究生立志要通过解决国家需求、提升科技实力来弘扬爱国精神,让创新精神之花在神州大地上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