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理响科大 | 《天津日报》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学锋理论文章: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个一”

发布时间:2025-08-25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天津日报》、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者按:

在探索真理、追求卓越的征程中,“理响科大”专栏于校官方微信平台正式启航。本专栏作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重要平台,旨在引领广大干部师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实践者,旨在分享科大师生精心撰写的有政治高度、有理论深度、有实践力度、有情感温度的精品力作,旨在激励科大师生积极发时代理论之声、科大攀登之声、先锋文化之声,以创新理念推动教育变革,以理论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为全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近日,《天津日报》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学锋理论文章: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个一”,全文如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廉洁意识,于“润物无声”之中启智润心,引导青年学生守廉心、践廉行,自觉与党同心、跟党奋斗。

找准一个点

找准一个点:深入挖掘廉洁文化与思政课的契合点。要系统梳理并精准把握廉洁文化与各思政课程的内在逻辑关联,紧扣各思政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与重难点,通过严谨的分析论证,将廉洁文化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立足道德与法律双重视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清正廉洁不仅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传承与践行,更是维护法律权威的必然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自觉以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史为鉴,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一以贯之的廉洁实践与制度建设,阐明廉洁文化在党赢得民心、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使学生从历史脉络中汲取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剖析廉洁文化的本质与意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阐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廉洁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追求,帮助青年学生筑牢坚守政治本色的思想根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结合党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成果,体现党对廉洁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坚定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深入剖析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使学生深刻理解廉洁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这些课程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系统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串起一条线

串起一条线: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溯源与百年党史实践探索融会贯通。推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溯源与百年党史实践探索有机贯通,系统呈现中国共产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一是构建理论逻辑线,深挖马克思主义政党廉洁建设的思想脉络。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廉洁建设这一核心命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典范性的廉洁理念、思想体系、行为规范与制度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与行动遵循。要在理论的追根溯源中讲深中国共产党“为何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又要在理论的创新发展中讲清中国共产党“何以能”涵养廉洁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历史使命与时代价值。二是梳理历史发展线,回溯百年党史中廉洁文化建设的演进轨迹。只有走到历史深处,从整体演进与关键节点回溯百年党史,强化历史叙事的纵深感与系统性,方能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全面展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与实践伟力。要抓住其中的“变”,讲清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实践特征、策略方法及具体成效,阐明各个阶段党的廉洁文化建设解决了什么突出问题、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还要抓住其中的“不变”,讲清廉洁奉公作为百年奋斗征程的政治基因与精神血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鲜明政治品格和核心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中不断奋起、在磨难中不断壮大的力量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认知与历史感悟中筑牢信仰根基。

推进一体化

推进一体化:重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并轨。推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体现高阶性,在小学情感启蒙、初中思想筑基、高中理性认同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的理论深度与实践宽度,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廉洁观的系统认知,推动学生将廉洁理念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一是师生角色一体化,双向互动促认知深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台前”走向“幕后”,从传统讲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引导学生探寻不同历史时期的廉洁案例,使学生在探究、感悟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崇廉尚洁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人躬身践廉的行动自觉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从“幕后”走向“台前”,适时从指导角色回归教学主导。从理论视角与专业维度,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与系统评述,通过提炼案例、故事中蕴含的理论精髓、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将具象化的廉洁实践升华为系统化的理论认知。二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双轨并行达到知行合一。高校思政课讲好廉洁文化,一方面,要在思政课堂内引导学生读好“有字之书”,善用故事解读中国共产党廉洁思想论的内涵与实践历程,让抽象的廉洁文化从理论话语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素材。另一方面,需进一步拓宽教育视野、拓展课堂场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有机融合,紧密结合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以党内外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生动事例为鲜活教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两个大局”交织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主动与实践伟力,帮助学生读懂廉洁文化建设这本“无字之书”。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