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喜迎70周年】之二:以铸魂育人之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之使命——滕翠华

发布时间:2019-09-09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值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想从思政课教师应有的高度、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分享“以铸魂育人之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之使命”的感受。

  首先是提高政治站位,立志做有信仰的人民教师。大家可以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尤其今年的3月18号,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在我党的历史上是当属首次,立意深远,影响深远。8月初,中办和国办又下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课就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思政课教师今天真是既感受到了夏天的热度,也感受了亚历山大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四个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担当这份使命首先要求我们“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做到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坚持在马言马、在马爱马、在马行马、在马行马。做到严格自律,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相统一,自觉弘扬主旋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真学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有信仰的人民教师,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第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现在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学深悟透习思想,这也是我们初心和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思维要新,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深刻的学习体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二是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就要求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放置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格局中去分析;三是功底要深,以深厚的学养赢得学生,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和《概论课》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国防等各个层面,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的备课工作永远在路上。当然,除了研究内容外,还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等等,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以青言青语走进学生,以中国故事折射中国道理,以中国发展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师要打牢自己的理论功底,全面提升学识素养。
  第三是积极传递正能量,争做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最可贵的坚持,不是久经磨难,而是永葆初心。作为思政课教师,怎样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怎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怎么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我们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我坚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教6年来,不仅要先行一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寻找学生思想上的“穴位”,还要使课堂有亲和力,讲正气,有活力。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不管是带学生去实践调研学习,业余时间义务辅导考研政治,还是日常同学谈心谈话,哪怕一句话一件小事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我都是很开心的。努力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家国情怀点燃学生的爱国心,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这就是我追求的育人目标,更是自己努力的目标。除了课堂传递正能量外,党的十九大后,我们还将宣传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神圣历史使命,先后在天津市市局单位、滨海新区、校内校外、工厂农村等开展宣讲30余次。勇做党的伟大事业的宣传兵、工程兵和先遣队。
  最后,扬思政课程改革之帆,行传道授业解惑之道,筑尚德尚学尚行之基。进入新时代,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思想领航的初心,勇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要求和激励自己,寻找差距、狠抓落实,以乐为、敢为、有为的奋进姿态,争做党和人民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