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 科技引航看高校】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4-01-15      浏览量:    作者:刘宪斌、贺清     来源: 海洋与环境学院

近日,我校海洋与环境学院刘宪斌教授团队在有机磷酸酯的吸收、积累和转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Uptake,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Mechanisms of Organophosphate Esters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Following Foliar Exposure》为题发表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9462)。

该论文以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刘青内聘副教授及硕士研究生贺清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刘宪斌教授,天津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Graphical abstract

近年来,作为溴代阻燃剂的替代品,有机磷酸酯(OPEs)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其在农作物中已被频繁检测到。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植物叶面暴露后OPEs的吸收和转运。本研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暴露OPEs,探究OPE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积累和转运机制。研究发现,叶面暴露后,植物的幼嫩组织是OPEs积累的主要部位,这表明生长和发育中的组织,如果实,可能积累更高浓度的OPEs。此外,植物叶片吸收和转运OPEs的过程是复杂的,强疏水的OPEs容易积累在叶角质层,而中度疏水OPEs更容易穿过角质层渗透进入叶肉;亲水性强的烷基OPEs和氯代OPEs容易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至植物其他组织。本研究为精准判断植物不同组织中OPEs的来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准确评价OPEs环境风险及制定OPEs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Fig. 1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tent of OPEs in leaf cuticle and log Kow (a), log Sw (b), log Kcw (c) values

Fig. 2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otal contents of OPEs in mesophyll (a), (c) and phloem exudates (b), (d) and their log Kow and log Sw values

近年来,刘宪斌教授课题组致力于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方面研究,刘宪斌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22)、《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4)发表高水平论文。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