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参加社会实践研修班

发布时间:2023-09-03      浏览量:    作者:李楠     来源: 马史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7月11日至2023年7月17日,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9名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大学参加了202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第十一期)。

专题教学——补足精神之钙

在专题教学环节中,思政课教师们认真聆听学习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和《井冈山上的斗争和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发生教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我们系统呈现了如何锚定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程育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育人,从而构建以红色资源创新使用为特征的教学体系。李忠教授结合大量的党史事件生动讲述了井冈山的重要历史地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井冈山斗争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选择以及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史,为我们深入解读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价值,使大家深刻认识和理解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现场教学——重燃井冈烽火

现场教学是研修班的主体教学环节,它的魅力就在于到其地、知其史、悟其魂、践其行,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入脑入心。老师们跟从带班教师先后来到“三湾改编”旧址、龙江书院、茅坪八角楼、大井朱毛旧居、黄洋界哨口、挑粮小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曾志墓等地,通过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带来的“红枫树下铸军魂”、“军校旧址话传统”、“八角楼前悟真理”、“烈士陵园铭宗旨”、“黄洋界上强使命”、“英烈碑前寄哀思”等一场场精彩的现场教学,使我们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感受红军优良的革命传统、感知铁血峥嵘的红色历史、感悟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访谈教学——追忆先辈遗志

访谈教学以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创新为主线,以“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为主题,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张莉为主持人,邀请到了袁文才、曾志等革命先辈们的后人,面对面进行现场访谈,讲述那些革命先辈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和历史细节、追问并解答我们心中的历史疑惑。同袁文才烈士嫡孙袁建芳和曾志的曾孙蔡军两位同志的现场访谈让思政课教师们全面了解了井冈英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切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依靠群众,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路线,并最终以此为引领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激情教学——唱响嘹亮红歌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令人振奋的就是《在学唱红歌中感悟井冈山精神》的激情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在制定口号中开启,两分钟的时间里,两组学员凝聚智慧,分别拟定了“巍巍井冈红歌嘹亮二十八团就是榜样”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典传唱三十一团”的小组口号。两个组澎湃地演绎了《人民军队子弟兵》,彻底将现场气氛点燃。一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班激》在两组8位男领唱的带领下,唱得你来我往、唱出了团结合作,将教学活动推向了小高潮。一首《映山红》在全体女生声情并茂地演唱下,让人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出的映山红是多么耀眼。教学活动在《歌唱祖国》大合唱中圆满结束,祖国的日益繁荣、日渐昌盛、日新月异令我们无比自豪,时代的不断进步、科研的不断探索、国力的不断强大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使命。

思政课教师们表示,通过参加此次研修学习,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血色血脉。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实践研修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研修感悟

黄学峰:

为期一周的赴井冈山社会实践培训结束了,但脑海中仍时时浮现出井冈山学习时的场景,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井冈之行,我们19位老师,一路追寻党的光辉足迹,追溯理想信念之源。三湾村的红枫树下,感受革命创业之艰辛;八角楼内的书桌旁,仿佛看到微弱灯光下,毛委员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入探索;小井红军烈士墓前,我们被千百万为了“主义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深深感动;于都红军长征渡口边,体会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袁文才、曾志后代的访谈教学,让我们对“信念”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唱响红歌的激情教学更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到耳目一新……

井冈之行,使我们进一步接受了井冈山精神的洗礼,感受了“两个结合”的思想伟力,再一次锤炼了党性,坚定了信仰,补足了精神之“钙”。相信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会将学习感悟和鲜活事例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学习期间,老师们倾情投入、严守纪律,认真学习、深入交流,相互支持、共克难关,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展现了马院人的精神风采。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培训期间体现出的精神发扬光大,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创新佳绩。

邢红梅:

井冈山研学,圆满结束,收获满满。锻炼了革命身体,磨炼了理论革命意志,锤炼了革命品格,加深了革命友谊,增强了革命斗志!尤其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原创性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是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4个维度,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发挥其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凝聚力量的新伟力,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会将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优良的作风传统和强烈的历史担当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为新时代立德树人贡献力量。

闫翠娟:

为期七天的井冈之行是精神洗礼之行,是思想升华之行,是团结奋进之行,让我收获良多,回味良久。两场专题教学,让我了解了井冈山大学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考与实践,让我亲身体验了一堂极具魅力的思政课从结构到内容、从语言到情感的组织与诠释。而多场现场教学,则让我置身历史情境之中,代入式体悟了井冈山革命时期的艰苦卓绝和波澜壮阔。红枫树下、八角楼前、黄洋界上……老师们的精彩授课,让我似乎听到了炮声隆隆、冲锋号响彻山林,让我似乎看到了军民守望相助、星星之火在井冈山熊熊燃起,让我深刻领悟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之真谛。

任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无不胜,二十八团。”习近平总书记说,每次到井冈山,都有新收获。的确如此。今年七月,在学院的周密组织下,如愿以偿,重上井冈,感触至深。黄洋界红军以少胜多的战史妙笔,小井红军医院全员殉难的击心悲歌,曾志墓前革命家唯有大我的高尚情怀等故事无一不让人泪目,思绪万千。此次井冈之行尤为让人难忘的当属激情教学环节的集体唱响红歌。十送红军,在那个特定的场景和史实铺垫之下,在背景故事和素材的渲染之下,真的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江山就是人民,人就是江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造奇迹的制胜秘籍。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幸福,必然会根基稳固、血脉畅流。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只要我们初心不改,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就一定能够交出优异的历史答卷。唱红歌,不仅在于鼓起精气神,更在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山永固、基业长青。如总书记所讲,如有可能,我希望年年都到井冈。

刘玉霞: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新时代,新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作为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讲清楚生动的长征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青年学生一道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新的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胡海涛:

走上挑粮小道,当年肩挑背驮运粮上山的场景仿佛电影般鲜活起来。朱德的扁担跃然眼前,革命的歌声回荡耳边,粮食的清香盈于鼻尖,乐观的精神抵达心田。小路泥泞崎岖,挑粮人心底坦荡舒然;百里山路遥远,扁担连起官兵平等的部队新颜。因为心中那无比坚定执着的理想,苦也不觉苦;因为真正平等的生动实践,累也不觉累。这是在挑粮,走的是挑粮小路,更是闯路,闯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正是这条挑粮小路,让千万红军战士免于饥寒。正是这革命新道路,让中国革命实现翻天覆地之变。也正是这条道路,让人民跨过温饱,步入全面小康,指引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后,填词一首,以托纪念。西江月•重走挑粮小道青山巍峨不语,翠竹呢喃耳畔。挑粮路上忆当年,无尽感慨在心间。扁担担出公平,话语更润心田。小道辟成特色路,文明新态浮现。

孔维明:

从天津卫到井冈山,从新时代到历史深处,井冈山之行是一次铸魂之行,精神上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本人将做好下半篇文章,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立德树人职责,推动井冈山精神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本次学习成果转化为铸魂育人的动力和实效。

王娟:

本次井冈行收获满满,印象最深的是激情教学:唱井冈山红歌!课程主要以《映山红》《十送红军》等经典脍炙人口的红歌串联全程!以领唱、轮唱、大合唱+台上台下互动等多种形式演绎不同歌曲!虽然仅有一次课,但我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不仅课堂氛围轻松欢乐且令人印象深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必将本次激情授课方式纳入日常教学,发挥自己的特长,继续传承好、传播好井冈山精神。最后,感谢学院精心组织、感谢领导老师细心策划,感谢伙伴们一路的帮助,让我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开怀大笑,也感谢大家为我拍摄的美照!期待未来,还有机会继续参加集体培训活动,能有幸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感到幸福且踏实!

韩月山:

“久有学习志,重访井冈山”。为期一周井冈山访学结束了,时间虽短,印象深刻。个中小事,叨絮一二:1.红歌传唱,教学形式新颖,学习效果显著,而且催人振奋,正能量满满。2.于都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小讲解员,工作态度认真投入,讲解内容清晰准确,讲解完后的调皮表情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访学,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李玉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社会实践研修之旅,又一次重温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代贤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课堂上多次给学生讲到这本光辉的著作,这次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不禁感慨万千。巍巍井冈向我们述说着那段震撼人心的红色岁月,正是无数烈士的前赴后继,撑起了共和国的朗朗乾坤。井冈之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汲取了信仰的力量,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井冈山精神赓续传承好,把井冈之行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成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不断攀登、砥砺前行。

郑小伟:

“八角楼的灯光”,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走出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通过撰写《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阐述了农村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一条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李玲:

通过参加2023年暑期井冈山红色培训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每位思政课教师都收获满满,大家的思想得到洗礼,境界得到升华。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通过此次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难忘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瞻仰大厅的纪念墙。黑底金字的纪念墙庄严肃穆,上面镌刻着15744位烈士的名字,而当时实际牺牲的人数,数倍于此。据统计,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近4.8万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者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有人迷茫,有人动摇,有人逃离,有人甚至选择了背叛。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定不移团结战斗在党的革命旗帜下。这是信仰的力量。

在八角楼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以农村为中心”“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同志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通过不懈艰辛探索,通过实事求是闯新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信仰的力量。

在激情教学的课堂,两位老师带领全体学员学党史唱红歌,领略党的苦难辉煌史、党和领袖的正确领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取得了多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党通过艰苦奋斗攻克一个个难关。这是信仰的力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示的当时红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送门板”到“上门板”,老百姓们真真切切晓得,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正是因为真正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依靠群众得胜利。正是有了群众这个“真正的铜墙铁壁”,党领导红军才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这是信仰的力量。

李楠:

为期一周的井冈山之行已落下帷幕,但很多故事、情景和历史细节却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我不会忘记,军民的鱼水情深,“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我不会忘记,那条山势险峻、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那是毛泽东和朱德,带领人民群众挑粮上山走过的地方,来回一百多里路,担子有三四十公斤重。但是,草鞋磨穿,脚底流血,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抱怨,革命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不会忘记,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份有一些错别字的入党誓词,它来自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贺页朵。虽然有些字写错了,感情却真挚、毫不掺假。“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就是他最忠心的表达……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要把井冈山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进而传递给每一个青年学子,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刘迎光:

二苏大会旧址位于瑞金市区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之一。参观二苏大会旧址,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伟大和艰辛。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二苏大会旧址简朴而庄重,这里见证了1929年和1930年两次重要的苏区工作委员会会议。在这里,共产党领导者们谋划着如何在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下前进,如何团结人民、壮大革命力量。站在那片土地上,我仿佛能感受到曾经在这里踏实行走的革命先辈们的坚定意志和革命热情。他们虽然身处敌人环伺、物资匮乏的艰苦环境,但依然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矢志奋斗。参观过程中,我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而二苏大会旧址则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缩影,让人不禁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今天的繁荣感到骄傲和敬意。最后,我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慧玲:

“等着我……”战争年代的这样一句话让豆蔻之年的池煜华等待了72年,长达半个世纪的苦等看似书写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实则背后尽是时代洪流残酷的翻腾、漫漫人生路的无奈。回顾人生路,池煜华不仅是苦苦守候丈夫归来的妻子,她还是乡妇女主任、县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承载着丈夫李才莲的叮嘱:“守好家,多识字,多为红军做事情”,她还成为当地的苏维埃妇女部长,积极参与到当地的革命建设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辗转反思,是共产主义终将实现的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是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可以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有多少红军家属像池煜华一样,从默默无闻到顶起半边天。他们背负苦难,坚守井冈山精神,力所能及地支持着革命事业,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张婷婷:

井冈研学,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课之旅。在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中,我深刻体悟到走进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的感召力。犹记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改编现场教学,老师深情讲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村展开军队建设的故事。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是“三湾改编”所在地,是“党指挥枪”思想的发祥地。毛泽东在此对我党军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整编和纯洁队伍、建立完整的党组织体系、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改编部队的三项任务,制定了行动听指挥、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行军纪律。在这一现场教学中,我深刻了解到三湾改编中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一整套治军方略,领略了革命前辈们的智慧。近距离瞻仰珍贵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越发感觉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今日之中国不同往日之中国,希望能够尽可能的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吴江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红色基因在特定时期的具体展现,既有其鲜明的时代痕迹,又有着与其他精神共享的核心价值,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更要学习好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杨静: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期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短短的五天井冈山之行,先后参观了“三湾改编”旧址群,龙江书院、茨坪毛泽东旧居、毛泽东八角楼旧居,这些领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让我深深感受到当年革命领袖、红军战士和井冈山人民在敌人严密封锁和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所进行斗争的艰苦性,更领会了毛主席创造性地创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的治军方略,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纪念碑、小井红军医院和小井红军烈士墓,使我充分认识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伟大和壮烈,深刻领会到井冈山精神的精髓;通过红军战士后代的访谈和交流,让我们更加理解老红军的革命情怀和井冈山精神的代代传承。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从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洗礼。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