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深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11月13日上午,“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在天津科技大学举办中学大学课程衔接集体备课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衔接工作的开展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此次会议由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和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主办,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联合承办。会前,校党委副书记张爱华亲切会见了与会的部分老师,强调了思政课一体化工作重要性,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围绕五四运动这一内容,大学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高中历史课以及初中阶段历史课教师之间分两个阶段探讨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螺旋上升问题。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咸水沽一中、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思想政治和历史课的部分教师共四十余人参加,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教授主持了备课会。
第一阶段是课程衔接研讨,三位老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先盛林作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下的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考》的报告,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入手,集中展现了高校对纲要课程的定位。咸水沽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曹伟民老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状况做了重点介绍,指出本课程虽未纳入“思政课”,但课程思政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强调指出历史学科和思政学科联合备课,更符合历史学课的特点,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咸水沽一中刘春燕老师从政治课的角度,讲了政治课中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并从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教材设计的变化及如何上好思政课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高中思政课的教学。
第二阶段是教学衔接说课,主题围绕“五四运动”展开。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刘艳杰老师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强调五四运动是初中历史课的重点内容,根据部编历史八年级教材详细讲解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高中历史课教师贾文亭重点讲述了如何通过历史课弘扬五四精神,担当时代使命,其说课立足教材,思路明确。天津技术师范大学王晓霞老师结合史料重点阐明了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与高中阶段相较,纲要课要凸显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大量的史料做引,增强学生认同感,以认同感为基础,延伸至使命担当的培养。天津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安雅琴老师结合高中教材,指出大学纲要课的核心内容是“两个了解”和“四个选择”,五四运动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
发言结束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通过此次集体备课,促进了与会思想政治课教师对目前大、中学教材使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了解,以及对历史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最后,朱新华院长做了总结发言,认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要,相邻学段集体备课是重要的一环,应尽快建立大中小一体化备课机制,定期召开大中小学备课会,增进交流,打破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程度不足的局面,从而更好地讲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