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7 浏览量: 作者:党宇璇、王晓帅 来源: 党委宣传部、学生记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科大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重温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本栏特推出专栏,开启“科大 ‘四史’故事”,让我们一起在这些非凡的历史人物中,追逐科大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汲取前行力量,砥砺奋进,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今天刊发【科大“四史”故事】第三篇——抗美援朝老兵郑绍明——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人物简介:
郑绍明,出生于1933年7月,今年88岁,河南人,中共党员,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盐业工程系退休教师。曾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戍卫祖国。
征战沙场 戍卫祖国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我国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战争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郑绍明从小便拥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立志好好读书,做个能报效国家的人。1950年,17岁的她凭借着优益的成绩进入了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河南大学读书。而平静的校园生活却被一场战争打乱。同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出兵干涉,朝鲜战争爆发了。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时候,郑绍明刚上大学几个月,青春年少的她满怀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1950年12月入伍当兵,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在战争期间曾荣立抗美援朝三等功。奔赴前线,征战沙场,戍卫祖国,郑绍明从枪林弹雨中活着走出战场,本身就是卫国之战最好的见证。
牢记使命 严谨求实
1955年秋季,时年22岁的郑绍明复原,离开了她待过五年、有着深厚感情的部队。规划未来生活,她决定继续回归大学,学知识,学文化。不只是为了充实自己,也是为了能够继续报效国家。五年的战场生活没有磨灭她对文化的向往,军人刚毅、忠贞的气质更添了她做事的认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她渴望着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经过一番刻苦的学习,她最终考到了河北师范大学读书。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后,郑绍明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后来,她的丈夫——同样是抗美援朝老兵的梁征寿被部队分配到了塘沽,郑绍明也就随同丈夫来到了这里,此后便在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前身)教书,一直工作到退休离开岗位。在科大的经历也是郑绍明回忆中灿烂的一笔。
在子女心中,郑绍明是个极其认真严谨的人。平时不管是为上课做准备还是日常无事时,她经常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半天,备课、解答学生问题、做数学题积累经验……一本本的练习题做下来,本子能装满几个箱子。在郑绍明的女儿心里,床底下装满练习题的几个箱子就是母亲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最好证明。
如郑绍明一般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不管是他们的英雄事迹还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极为可贵,那是经过战场厮杀,千锤百炼出来的铮铮铁骨,是视死如归又重新得到生活机会后对待生命的尊重。对于如郑绍明老师一样的抗战老兵,我们不能仅停留于看望和慰问,更要深深挖掘他们身上的革命品质和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作为当代人回望历史得到的精神粮食,作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不用再去经历老一辈革命人的浴血厮杀,不用经历战场上残酷的对决,不用时时生活在恐惧之中。但是,这份和平何其珍贵,“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时警醒着我们。如郑绍明老师一样的抗战老兵身上坚毅、严谨、自强的品质应该被我们每一个人继承和发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我们才能将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强盛代代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