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23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
6月23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教授在河西校区主楼B102教室为我校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培训做《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金玉主持报告会,副校长路福平、李占勇和我校部分中层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等200余人共同聆听了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贺信中谈到:“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李培根院士引用这句话,道出了教育在当前时期至关重要的价值。围绕“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主题,李培根院士的报告紧扣“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核心,从面向未来、迎接挑战;树立新思维,体会教与学的逻辑,把新思维融入教材、课堂、课题等环节;要有自身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李培根院士的报告见解独到、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思想深刻、语言生动。
报告详细分析了知识爆炸,多学科交叉、复杂性,互联网、智能技术及教学手段变革等对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的适应挑战,教师应努力加强创新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综合素养等功底。李培根院士结合生动、实际的案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把“混合现实”用于骨科医学教育、开源造车Local Motors、数字员工--新领到来、GE将AR技术运用于制造生产环节等,抽丝剥茧地解读了创新意识、关联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的重要性。关于“情怀”,指出教育的意义应该是人的意义的展开,这其实也是一种“善”,应将价值观与使命感建设融入到教师思想、血液之中。报告还引用了《论语·宪问》中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强调教师“人本位”的重要性,从哲学高度,独立精神、自由意识的角度再次阐明教师要有学生主体意识。
整场报告会持续两个小时,年过七旬的李培根院士不顾舟车劳顿,全程站立演讲,言辞幽默而犀利。在自由提问环节,李培根院士就教师如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及学科交叉融合等热点问题与我校青年教师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韩金玉校长代表学校对李培根院士来校做讲座表示衷心感谢。韩金玉指出,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培训报告,而且是从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角度诠释了成为一名卓越的高校教师的精髓和要义,老师们从中受到了启迪、受益匪浅,报告为我校建设一支与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相匹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指导。
本次活动由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和机械工程学院共同承办。
摄影:机械学院 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