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媒体聚焦】《天津日报》报道我校生物工程学院谢希贤教授专利转化事迹

发布时间:2024-11-29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新闻中心

11月28日,《天津日报》专题报道“从‘盘’到‘活’让高校专利真正在产业中‘用起来’——我市聚力打造‘津牌’专利转化生态圈。”报道中介绍了我校生物工程学院谢希贤教授专利转化相关事迹。

“我转让了专利技术,但如果对方没实际应用起来,那意义不大。”说这话的是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谢希贤。他和团队成员正在研发L-瓜氨酸、L-组氨酸等20多种发酵产品,其中一半已经转化,合同经费总额超过5000万元。

在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合成与绿色智造研究室,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繁忙有序地进行着各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因改造和检测工作。“与国内普遍采用成本较高的酶催化法不同,我们利用廉价的葡萄糖为底物合成L-瓜氨酸,每吨成本可以降低近2万元。”谢希贤拿着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玻璃瓶说,“目前,我们已跟国内发酵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正在建设一条年产量3000吨的L-瓜氨酸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前投产。”

在谢希贤看来,高校专利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更应放到产业中去检验“成色”,淬炼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利器。“菌种要在企业的大型发酵罐里进行放大试验,前期结果不会很稳定。专利转让后,我们绝不当甩手掌柜,而是继续负责菌种的迭代、优化工作,联手让技术成果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作为回报,除了专利转让的入门费,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我们也将获得一定的销售收入提成。”他说。


链接如下: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11/28/content_143078_1565184.htm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