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量: 作者:于海 来源: 校团委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在全国发行,该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深刻表现了他的历史担当、人民情怀和高瞻远瞩。
“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是新时代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的优秀读本,是当代大学生和团员青年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青年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学校各级团组织广泛学习,广大团员青年自觉阅读,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并纷纷写下自己最真切的体会和感悟。
化工与材料学院团委书记王慧谈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对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总书记善于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引导,关怀青年生活志趣,指导青年投入家乡建设,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对青年人才的热切渴盼,为我们开展青年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我必须向总书记学习,在团的岗位上坚守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引领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实践中淬炼品格、增长本领,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做新时代的青年追梦人。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刘义谈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能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都能深刻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一要求的生动诠释,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我感到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锻炼优良作风,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的自觉行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霍士磊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时看望同学们,勉励同学们做“六有”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干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努力学习,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孔德莉谈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满载着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殷殷嘱托,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清晰的人生指南。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关心关注青年人的成长。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一名共青团干部,我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我们应时刻牢记育人初心,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全力守护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
理学院团委书记李通谈到,近期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的25篇访谈实录,可谓是对青年人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震撼,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言语,实事求是,语重心长,让我为之深深触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深远意义,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时不我待,进一步激励我秉承初心、赓续奋斗,当好青年学生的“勤务员”,引导大家争做勤学善思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人,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在科大岁月里书写下青春岁月的华彩乐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闫寒谈到,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家分享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时谈到:作为基层干部,要有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为这个伟大时代奋斗,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们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自觉的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用奋斗和汗水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篇章。
海洋与环境学院辅导员刘冬雪谈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真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的热切渴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由衷喜爱,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的谆谆教导。作为一名辅导员,更应当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辩、笃实上下功夫,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易晓俊谈到,总书记与大学生交往交流交心的生动事例、对青年学生关注关心关爱的真挚情感、对学生立德立志立行的悉心教导,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向总书记学习,时刻把青年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要始终把走进学生、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旗帜鲜明抓好学生思想引领,又要饱含真情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求真知,还要躬身示范带动学生长才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新人。
校学生会成员、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吕伟康同学谈到,通过阅读系列报道,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成为多功能实用型人才。“第二课堂”的实践鼓励青年大学生们多接触社会,我们大学生要想做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要“自找苦吃”,面对各种艰险的挑战、各种挫折却还能不变追求、不改初衷、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马列青年学社主席、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丁昊阳同学谈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社会实践团座谈时对大学生们殷切的期望引起了我的共鸣。“实”是实地,“践”是践行。我们应该担负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最后逐渐走向成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时代青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团支部书记、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邱丽莹谈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青年人的成长,鼓励青年人在新时代找准人生目标,牢记党的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理论社团学生干部,更要充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青年工作中的做法,不辜负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嘱托,站稳团学阵地,充分发挥理论社团的独特优势,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社团管理中心主任、艺术设计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福星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已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惦记人民群众冷暖,为人民群众福祉奋斗,内心装着“为人民谋事”,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当代大学生,在需要我们担当使命、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时候,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大学生通讯社主席、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褚婧文谈到,《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让我感受颇深,回想起了学校团代会前夕的熬夜奋战,也联想到了任务完成时的喜悦心情。在共青团工作中,我深感青年人的成长需要吃苦,实干才会有能力的提升。青年人“自找苦吃”就是敢作敢为,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主动创造条件。我们正青春,当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试敢为。
校红十字会副主席、人工智能学院2018级本科生秦菲菲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能力和见识,为以后我们融入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奉献是在最美的年纪做最美的事情,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要“自找苦吃”,要自己主动去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作为红十字志愿者,我们要主动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洪流之中,主动作为,在矛盾和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服务和奉献精神。
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副主席、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朱登华谈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大学调研时的讲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我作为一名为学生科技协会的学生干部,深深的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中认识到科技需要创新,“创新工作”也要创新。我们要在以后的学生活动中努力创造竞争机会,创办和引入好的比赛,提高比赛水平,鼓励学生到科技组织学习,为学生在比赛和研究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天津市第三期“青马工程”学员、外国语学院2017级本科生徐畅谈到,《习近平来到我们的慈善书屋》一文使我备受感动,收获颇多。文中提到,总书记来到书屋后对于书屋的建设初衷、参与人员等进行了详细的提问。通过总书记的细致提问,我深切的体会到慈善书屋工作部署的细致周到。对于捐赠者的记录和感谢,使得“爱人”的学生备受激励,获得幸福感。对于领用者的登记和祝福,为“被爱”的学生提供帮助,传递感恩之心。总书记来访小屋的时间虽短,但留给我们的感动和激励是无限的。以后,我会将这种大爱精神落实到行动中,为更多人服务,为更多人提供温暖。不负时代期望,将“大爱精神”传扬,让志愿奉献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