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6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光明日报、艺术设计学院
近日,光明日报以【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挺膺担当、援疆有我”为题,报道了我校李亚男同学二次援疆支教,在支教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她的支教经历,就像众多支教事迹中的一抹亮色,展现着当代青年学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赤诚初心和在边疆热土中砥砺前行的青春风采。
报道提到:“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盼望了两年的‘回归’!”,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李亚男话语里饱含深情。两年前,还是本科生的她第一次来到和田,在于田县一所学校支教,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情谊。这次,得知支教队伍又要开拔,她急切地报了名,如愿重返故地。“那天我刚到校门口,就有几个听到消息的学生飞奔而来,像欢快的小鸟一样扑进我怀里。他们说,‘老师,我好想你呀!’‘老师,我当了班长!’那一瞬间,我的心都融化了……”
李亚男,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祁素萍老师,2023级硕士班班长。这是她第二次踏上这片热土,继续用知识播撒希望,用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2023年7月支教结束时,班主任和孩子们在假期即将来临的最后一堂课上,为她们喜爱的男男老师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会,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毕业典礼。按下合影快门的那一刻,李亚男的泪水浸湿眼眶,她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这里!”2025年3月,李亚男如约而至。在带队老师的帮助下,她再次见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她们就像快乐的小天使,围绕在她身边,拉着她的手,叽叽喳喳地诉说着对她的思念“老师,你回来啦!”“老师,我们可想你了!”“老师,我也当班长了”,那纯真的话语如同天籁之音,温暖着她的心。
从初到边疆的忐忑到重返支教的坚定,这位“00后”女孩的援疆故事,成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祖国边疆、践行教育初心的生动注脚,展现着当代青年学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赤诚初心和在边疆热土中砥砺前行的青春风采。用专业知识助力边疆教育发展,在民族交流中架起连心桥。正如李亚男在支教日记中写道:“对我来说支教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我愿用耐心和爱心,陪伴他们成长,让他们的梦想和脚步跨越戈壁沙滩,走得更远。”
第二次支教之旅,她再次与曾经并肩作战的班主任一同工作,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找回了曾经的默契。每天孩子们带着灿烂的笑容,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老师好”,那股热情和活力,能够瞬间驱散所有的烦恼。课间休息时,小小的身影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拉着她的手,分享他们简单又快乐的小世界。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下,近4000公里的距离丈量着青春的厚度;从初次支教到二次奔赴,700多个日夜见证着初心的重量。李亚男和千万支教大学生正如大漠胡杨,把根深深扎进边疆教育的土壤,用知识与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他们的选择,彰显着中国青年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精神品格,谱写着新时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华章。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