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天津教育报刊社:协同构建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记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一次全学段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0-06-16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天津教育报刊社

6月15日,由我校作为主要发起单位的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举办集体备课会,备课会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线上主会场,在河西区教育中心设立现场分会场,以“夯实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题,旨在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将一体化落细、落小、落实,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天津教育报刊社以《协同构建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记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一次全学段集体备课会》为题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构建大中小学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体系,不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各学段之间明确分工、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引领学生习得知识、形成价值,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日前,一场以“夯实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为主题的特殊备课会,令参会的天津城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赵艳波感到非常“解渴”。

该活动由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会同天津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协同创新中心和天津市大中小学宪法教育一体化路径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在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线上主会场,在河西区教育中心设立现场分会场。

这场备课会的特殊之处在于,与会者能同时听到来自大中小学的8位思政教师围绕主体共同探讨。8个发言各有侧重、一体贯通、干货满满、启迪深刻,将思政课一体化落细、落小、落实,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学阶段:

在生活实践中直观感受宪法

“小学阶段的宪法教育定位在启蒙阶段,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法条了解,应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初步了解宪法。”河西区中心小学校长毕盈在发言中表示,小学阶段要善用自媒体,渗透宪法教育,把宪法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多开辟实践基地,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学习。河西区纯真小学教师杨晓芳以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中的宪法教育为例,阐述了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宪法教育的衔接性。杨晓芳认为,在小学开展宪法教育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传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注意不要被复杂的概念限制住,而是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中学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中学阶段:

从基本认知转向思想自觉

天津市卓群中学教师陈文华对初中学段宪法教学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表示,思政课教师要应夯实理论功底,不断增强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育人效果,通过宪法和法律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培养法治意识。天津市海河中学教师马晓光表示,与义务教育阶段侧重法律客观性认知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高中阶段法治意识培养的关键是从对法治的基本认知转向思想自觉的过程。教师要将高中阶段宪法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深入理解宪法精神。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价值,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

大学阶段:

讲清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党与法的关系既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疑惑最大、我们概论课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志勇以“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为例,阐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来自同一学院的杨新莹老师则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法为例,阐述了大中小一体化宪法教育如何回应一国两制时政与立法热点。

法制教育一体化:

找好衔接点,使宪法教育一脉相承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贯穿在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教师要努力挖掘宪法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宏瑾在发言中表示,“针对宪法教育的‘跨学段’特点,必须打破各学段区隔,树立系统思维。注重小、中、大各阶段学生特点,实现宪法教育的连贯性,使宪法教育一脉相承。”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洁表示,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及价值目标层面挖掘大学“基础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宪法教育上的衔接点。如,建立从中学到大学宪法教育知识体系的衔接;在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宪法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大学阶段宪法教育更侧重于解决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聆听会议的天津大学法学院魏健馨教授强调,小学阶段侧重于“启蒙”,回归基本常识,塑造基本行为规范;中学阶段侧重于“观念”,提高认知水平,塑造国家意识;大学阶段侧重于“理论”,增强法学理论的系统化学习,引领学生形成法律理性。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宪法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扎实联盟建设:

加强“协同作战”,做好“教学接力”

作为联盟发起单位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的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教授指出,此次备课会的发言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的方式方法,基本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有效改善了以往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的状况,推动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这次集体备课,是一次探索中的新进步,是一次集体智慧的新凝聚,值得好好总结、好好发扬光大。河西区教育局学生思想与管理科科长呼春生谈到,河西区教育局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一直以来自上而下十分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一体化建设,未来将与天津科技大学进一步加强联系,共同推进联盟建设。

天津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副处长杨明指出,《天津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加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工作的重点任务。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联盟要持续发挥作用,就要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展示、调研、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等工作加强各学段之间的沟通交流,理顺各学段思政课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师之间的关系,步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他强调,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每所学校、每一学段、每门思政课、每位思政课教师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学段要持续加强“协同作战”,做好“教学接力”,确保育人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推动天津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提质量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