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学思践悟“四史” 汲取奋进力量​
我校主办“历程与经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08-17      浏览量:    作者:唐若裴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天津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部署,深入研究“四史”的重大意义、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充分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8月16日,由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和我校共同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科大基地、我校青年研究中心承办的“历程与经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术研讨会以腾讯会议直播的形式在云端举行。

我校党委副书记张爱华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纪亚光教授分别做主旨发言。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正局级参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柴尚金研究员出席研讨会并担任点评专家。我校党委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郑运旺研究员做会议总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教授主持研讨会。来自京津沪三地的“四史”研究专家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社科院、中国民航大学等全国各地32所高校、13所高职高专、30所中学、15所小学的700多名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襄盛会。

张爱华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党全国上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深入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要论述精神,认真研讨“四史”教育的传播与弘扬,意义非凡。他表示,学思践悟“四史”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智慧源泉,是筑牢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思想基石。他强调,学思践悟“四史”的核心是铸魂育人,“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最深厚的思想教育宝库教育,思政课教师要从“铸魂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把握和践行“四史”教育,学好“四史”,用好“四史”,传播好“四史”,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推进“四史”教育融入到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会议以“历程与经验”为主题,沿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逻辑展开学术交流。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做《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主旨发言。他指出,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始终努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守住意识形态领域良好态势,巩固拓展意识形态阵地。其基本经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坚持破立结合、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方法,坚持推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制度化。只有在社会实践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站稳了,立住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才能顺理成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做《学习新中国史,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主旨发言,他以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为主线,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重点回答了“为什么我们会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利弊得失”、“为什么我们会在1978年选择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并指出新时代我们在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挑战和国际环境的挑战的同时,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即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丰富执政经验、大体量的经济规模和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学习能力,这是新时代坚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

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纪亚光教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之源》主旨发言,他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深远历史进程,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内生不竭的动力,以宽广的人类情怀拓展无限的发展空间。理论的科学性、坚定的人民性、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动力源泉,也是当今的中国站在历史新的起点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向世界与未来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自信之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做《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势》主旨发言。他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适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势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他基于世界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的维度,回顾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三个阶段,并提出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从初步探索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其主要特征概括为“从初步改革到深化改革”或“从改革到再改革”,认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新态势、新走势。

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正局级参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柴尚金研究员就四位专家的主旨发言做精彩点评。他认为,四位专家的发言既有历史厚度,也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温度,对学好“四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强调,新时代深入学习“四史”对深度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新形势下学习“四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我校党委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郑运旺研究员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委教育工委文件精神,落实科技大学党委工作部署,发挥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理论学习领头雁的作用的一次很有意义的会议。本次会议既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又是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将成为我校乃至我市大中小学“四史”教育深入开展的新起点。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若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