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媒体科大】《人民论坛网》刊发程治强老师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1-02-02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党委宣传部

近日,《人民论坛网》“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主题征文栏目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程治强老师理论文章《在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中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提到,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必须坚持不忘本来,既要筑牢文化安全根基,也要汲取文化发展力量;必须坚持吸收外来,既要防范外来文化侵蚀风险,也要促进不同文化融合发展;必须坚持面向未来,既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也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并被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这一思想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领域,必须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既要善于运用文化发展成果夯实文化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确保2035年如期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目标。

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必须坚持不忘本来,既要筑牢文化安全根基,也要汲取文化发展力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传统和历史本源。抛弃传统、丢掉本源,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命脉,就会丧失其文化特质,就会面临迷失消亡的危险,文化发展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维护文化安全,推动文化发展,都要坚持不忘本来,筑牢文化安全根基,汲取文化发展力量。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只有不忘本来,才能正确看待自己今天的文化,才能看清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不忘本来,才能辨析文化的主流和支流、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只有不忘本来,才能有效抵御外来文化、腐朽文化侵蚀,才能汲取无穷力量促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坚持不忘本来,首先要明确何为“本来”。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讲,“本来”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这些“本来”,既是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力量源泉。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对于那些数典忘祖、蔑视传统、消解经典、搞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现象和做法,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和反对。不忘本来,不是要固守“本来”,搞唯传统至尊的复古主义,而是要科学梳理“本来”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精心萃取其精神内核、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立足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实践要求,推陈出新、守正出新,赋予“本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激活其新的生命力,将“本来”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发扬光大。

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必须坚持吸收外来,既要防范外来文化侵蚀风险,也要促进不同文化融合发展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让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任何国家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既关系到一个国家现实的文化安全,也影响着其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在于它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新时代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必须坚持吸收外来,在文化开放发展中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广泛汲取、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这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坚持吸收外来,不是盲目崇外,而是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对待外来文化,那些“外来和尚会念经”“以洋为美”“唯洋是从”“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万万要不得,否则就会邯郸学步,失其本能。外来文化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融合发展也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定力,要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对外来文化分析鉴别,辩证取舍,通过转化再造使之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统筹文化发展和文化安全必须坚持面向未来,既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也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为人类历史前进和发展引领方向。失去方向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文化,失去方向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面向未来,文化发展才有方向,才有理想,才有动力。“面向未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它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指引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未来是其必然要求。坚持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未来,面向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面向未来,中国文化发展当前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牢牢把握未来世界发展大势,顺势而为,借势而进,去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面向未来,绝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尤其是要坚决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筑牢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固防线。面向未来,也绝不能好高骛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文化强国既有清晰战略规划,也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未来蓝图变成现实的关键是要不断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要抓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重点工作,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夯实国家文化发展稳健前行的坚实基础。

报道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21/0115/6052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