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立德树人】之十五:宁爱军和他的“二八课堂”

发布时间:2019-03-31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宣传部、计算机学院

    宁爱军,男,副教授,计算机学院公共基础系教师、系主任。

  他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始终秉承“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校训精神,爱岗敬业,坚持教学改革,认真讲好每一堂课;担任系主任以来,以身作则,带领全系老师拧成一股绳,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各项工作。他热爱学生,对待学生宽严有度,耐心呵护学生成长。

  坚持教学改革,创新方法做好教学工作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宁爱军站在学科前沿,早在2004年就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不以教学生Windows、办公软件为主,而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结构、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科学前沿等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辅以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案。

  他常说:“理工科的老师决不能把课程讲得晦涩难懂,而应该按照教学规律,想办法使课程通俗易懂,让学生学进来、乐于接受”。具体实践中,他创造了一套“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先算法设计,后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也被同行和学生称之为“二八课堂”),即教学过程中,前10%的时间和精力是抛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中间80%由学生完成算法设计练习、展示、讲解、讨论;最后的10%是老师讲解程序编写、调试。经过此法,学生们都能教容易接受和掌握课堂知识。

  去年,他带领全系教师,认真完成了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及时进行了规范整改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整体分布情况较以往都有了显著改善。

  坚持以身作则,积极表率开展教学改革

  多年来,宁爱军积极带领全系教师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带头组织老师们编写并出版七部《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教材,带领全系老师广泛研讨,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线上讨论等多种途径,开展计算机类课程分级教学改革,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师资少,多数老师较年轻,家庭负担重。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积极主动、爱岗敬业的工作氛围,他总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带领全系老师拧成一股绳。积极主动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开设新课程时,他也总是主动担任负责人、参加授课,带领课程组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坚持宽严有度,悉心呵护学生成长

  宁爱军常说:“老师在讲台上的言行会影响每个学生,责任重大。”所以每次上讲台,他都会抖擞精神,不敢有一丝懈怠。讲计算机课,也要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备课授课。

  他的课堂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们听讲认真、很少迟到和缺课,课堂气氛好。课后,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途径,他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耐心地解答学生疑问,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发现和帮助后进的学生,通过耐心交谈、诱导、督促,保证学生不掉队。他总是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程序错误,且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学生正确的调试方法,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