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号),落实天津市大学生就业相关工作精神和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做好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工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制订《关于做好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学院进一步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我校四类就业困难学生情况(一是湖北地区及家庭成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毕业生;二是建档立卡等困难家庭毕业生;三是申报了2020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的毕业生;四是其他就业困难毕业生,包括就业困难、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和其他突发状况等),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台账,明确帮扶措施,体现“三全育人”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对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推荐岗位、给予指导,力争百分之百就业。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落实了行之有效的多项措施。
落实主体责任,党政领导亲自抓
化工与材料学院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抓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中心工作的重要议题,专题研究就业工作;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部署推动会,拟定并下发《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建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学业导师、毕业班辅导员为主,学生干部为辅的网格管理体系,重点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艺术设计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等相关会议专题研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和困难,分不同情况、不同专业制定帮扶措施。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开展多种方式、效果明显的帮扶工作;外国语学院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学业导师、毕业生辅导员为工作组成员,明确责任,强化指导,确保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确定帮扶责任人,做好点对点帮扶
机械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学生党员的作用,每一位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对接辅导员外,还对接一位专业教师或学生党员,保证帮扶效果;海洋与环境学院发动全体本科生导师主动出击,利用专业优势,联系对口单位。本科生导师对所带学生一人一策,为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力争推荐1到2个优质就业岗位,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生物工程学院党政领导率先与就业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并带领学院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中,鼓励、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特别是面向开展科研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荐毕业生;经济与管理学院制定导师帮扶就业制度,由每位教师帮助自己负责指导论文的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在保证论文撰写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推荐实习、试岗就业机会。鼓励教师在科研合作、项目开发等过程中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逐步形成项目捆绑推荐毕业生的工作模式。
加强服务力度,保证帮扶效果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利用学院中现有的心理辅导室,多方面关注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举办线上就业知识讲座、开设讨论会等方式,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全面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兴趣,正确认知自我,合理规划;人工智能学院充分利用多平台资源,为就业困难毕业生“选岗送岗”,及时转发公司用人需求,组织有意愿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空中宣讲会”。创新形式保障企业与毕业生之间招聘不间断,最大程度的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招聘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地区分布,整理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典型有代表性的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平台,搜集更多校招信息和资源,“送平台,送资源”到就业困难毕业生手中。充分扩大就业困难毕业生选择空间,开拓视野,扩宽就业渠道和机会;理学院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多角度结对帮扶。构建了由院领导班子、辅导员、毕业生党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生所在宿舍“1+6”指导教师组成的多维指导服务体系,助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文法学院丰富网上“云”指导方式。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开展专项的“云”简历修改、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迷茫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等,提升毕业生在疫情下克服困难的信心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与素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克服恐慌、焦虑、浮躁的心理,提醒毕业生防范招聘陷阱,加强道德品质教育,避免频繁违约的现象。
摸清底数,帮扶台账周更新
截止至4月3日,我校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台账1089人中,已就业222人,待就业867人,其中已经达成就业意向79人。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将继续推进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台账情况,实现就业困难学生就业进展周更新,做到帮扶情况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