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党旗飘扬 党徽闪亮】防疫隔离,隔不开“心”的距离
——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工党支部网络授课中的师生情

发布时间:2020-03-05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工党支部

  “最喜欢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喜欢的老师——安雅琴老师”、“最活跃的老师姚佳彤”……这些是网络授课一周时学校网络后台的反馈。“看完您的介绍,我真是忍不住自己的小爪子,关注您!”、“我想上文综,我自掏腰包请你们回来讲课好么?(理科专业的学生)”……这些是零零后学生课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安雅琴老师的互动。是的,疫情隔绝不了师生情,网络使师生心连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全体成员精心准备和真诚关爱的生动表现。
  集体研讨,精心准备是课程精彩的关键。开课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多次通过网络进行磋商,讨论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入教学,如何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老师们一直认为继续坚持“初心”导向的教学思路;继续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融入纲要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继续创新教学模式。为此,各位老师推出了自己的特色项目并进行交流,如“课前十分钟时政”、“讲好中国故事”、“透过历史看今天”、“家乡史?中国情”、“情景体验入教学”等等。同时,纲要课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在教师群里分享搜集的资料,交流教学方法。总之,正确的思想导向、集体的智慧结晶、灵活的教学方法与老师们辛勤劳动的合力,构成了纲要课程的精彩篇章。
  理解和关爱使感情得以升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党支部的老师通过网络把关爱送到学生身边。历史好似遥远,师生间的物理距离也不相近,但课堂上,教师们用精心设置的讨论环节和教学方法,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如讲到西方列强入侵时,通过让学生讨论家乡与近代历史相关的历史遗址和故事,使学生产生共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一方面掌握了教学要点,理解了当时的国情,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讲到历史上的瘟疫,尤其是近代瘟疫与国家治理,教师们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疫情防治看中国的制度优势,通过沟通历史和现实,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学生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旁观者了。总之,创新的教法、热情的交流、活跃的氛围、丰富有趣的知识、灵活的组织形式使师生情得以升华。
  学生的肯定是对教师的最大鼓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一致表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并且,要继续鼓足干劲,针对过去一周的教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思政课教师“引路人”的作用,使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