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新时代要求
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 崔永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那么,作为党员,我们如何做到初心呢?
一、不忘初心,要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
(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走来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8年的风云激荡,我们党在风险考验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在实践发展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的境界,引领我们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二)我们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走来
我们党从50多名成员发展到现在,一路走来,我们党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是群众的信任,鼓励我们不断前行,群众的力量,支撑我们不断壮大。我们党从群众中走来,始终相信群众、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群众的智慧,激发我们不断进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无数次挫折中发展成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群众,汲取了最广大群众的智慧。
(三)我们从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走来
优秀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伟大的精神力量,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无数圣人先贤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给我们塑造了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是共产党人固有的品格和优良的传统,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继承好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传承优秀品格、弘扬传统美德,守好自己的“主阵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再创伟业,再立新功。
二、不忘初心,要始终牢记我们向何处去
(一)要向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去
我们要始终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走对了,前途才能无限光明;走错了,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潭,不可自拔。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典型教训。
我们要始终坚定理论自信。我们的理论自信既来自于对规律性的科学认识,更源于理论自身的发展、开放和成熟,更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我们要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能够有效动员群众和组织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创造新的奇迹。
我们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二)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去
我们要有追梦的自觉。实现中国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在思想上形成自觉,将其牢记于心、躬耕于行。我们要有圆梦的自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筑梦的自强。“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顽强拼搏、奋勇争先。
(三)要向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去
我们要真正知民情、纳民言,我们要真诚顺民意、化民怨。作为共产党员,只有用心用情走进百姓的心窝,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理解。
三、不忘初心,要始终牢记我们该怎么走
(一)我们要走绝对忠诚的光明之道
我们要始终忠诚于党,这是我们党对每一个党员最起码的要求,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始终忠诚于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对干部来说,既是一种官德,又是一种感情。我们要始终忠诚于事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并为之无私奉献,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
(二)我们要走敢于担当的有为之道
一是要有担当之勇。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切实以过硬作风做好各项工作;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和豪情,冲得上去、豁得出来;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思其过、改其行”,注重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亮剑,敢较真碰硬、真严真管。
二是要有担当之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不仅要有完成任务的能力素质,更要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统筹兼顾促落实的科学思维。
三是要有担当之为。落实才有为,有为才有位;要精准发力、推动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调动和保护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教育引导全员自觉把全部心思凝聚到干事上,做到工作争创一流、个人力争上游、群体百舸争流。
(三)我们要走廉洁律己的干净之道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带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模范遵守党章党规,时时严要求、处处留戒心,始终保持“泾溪石险人兢慎”的状态,真正做到正心律己、慎行克己、严以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