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7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日前,天津市教委公布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比赛获奖名单,天津科技大学参赛教师再创成绩新高,一举夺得天津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2人入围全国决赛,获奖人数位列全市高校第一,是天津赛区唯一一所全部参赛教师均获奖的高校。我校荣获天津赛区优秀组织奖。
本届赛事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南开大学承办,比赛根据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及新医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课程类型及相应职称分为11个竞赛组别展开。经过市赛初赛(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等材料网评),共有来自全市21所普通高校的110位参赛选手进入决赛(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我校经校赛共推荐11位教师进入市赛,经过预赛、决赛的激烈角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晨副教授获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并晋级全国决赛,马克思主义学院廉颖老师获基础课程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并晋级全国决赛,外国语学院易龙老师获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理学院丁玉梅教授获基础课程正高组二等奖,海洋与环境学院刘洪艳教授获新工科正高组二等奖,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妍教授获新文科正高组二等奖,艺术设计学院刘羽副教授获新文科副高组二等奖,理学院胡亚萍老师获课程思政组二等奖;化工与材料学院贾原媛教授获基础课程正高组三等奖,生物工程学院王洪彬副教授获基础课程副高组三等奖,化工与材料学院武莉娅老师获基础课程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我校参赛教师实现100%获奖。
一等奖获得者杨晨
一等奖获得者廉颖
一等奖获得者易龙
二等奖获得者丁玉梅(上排左)、刘洪艳(上排右)、李妍(中排左)、刘羽(中排右)、胡亚萍(下排左)
三等奖获得者贾原媛(上排左)、王洪彬(上排右)、武莉娅(下排左)
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实施,并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宣传培训、竞赛组织、市赛备赛等工作。大赛于2022年11月启动,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于2023年1月圆满完成校赛各竞赛环节,校赛决赛直播吸引1000余人次在线观看,进一步扩大了教创赛的影响力。教师发展中心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师资,自2023年1月中旬起对市赛入围选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市赛备赛集训,邀请校内外具有往届教学创新大赛丰富参赛与指导经验的专家为参赛教师进行系统化、一对一、多轮次备赛指导、材料打磨和模拟答辩等专题培训40余场,引导参赛教师深挖教学“真痛点”,凝练教学“新思路”,解决培养“实问题”,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课程目标达成的教学模式不断凝练,参赛教师的教学创新理念和课程建设思路在备赛中得到持续优化和精进,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杨晨表示,通过参加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给了自己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多种维度审视、总结自己课程建设的机会,使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了课程的教学痛点,梳理多年来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效果,不仅总结了过去多年的经验,更是发现了新的问题,推进课程持续优化改进。
基础课程中级组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廉颖表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纸面,要扎扎实实在思政课堂中践行,要立足学生培养找痛点,立足有效教学找途径,立足素质养成找方法,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思政课堂守正创新、培根铸魂。
新文科中级组一等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教师易龙表示,教学创新大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特别是本届大赛打破部属、地方院校界限,按照“新四科”理念进行分组比赛,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更多向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学习的机会,更坚定了对自己课程开展学科交叉创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决心。
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大赛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将于2023年7月在浙江大学举行。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