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整合实验资源 提升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07-03-12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宣传部

   编者按:大型测试分析设备相对利用率不高,是当前全国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自2005年开始,我校下定决心,排除困难,整合零散大型测试分析设备,同时加大投入更新仪器设备, 完善服务全校的分析测试共享平台——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探索出一条集中优势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新路。这一资源整合的优秀范例和勇于创新的思想,在全校各院全力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工作中,尤值得借鉴。
 
    位于泰达校区8号楼第五层的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 U型的建筑风格更添了这片领地的知识和深邃。在这里,拥有全校最先进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17个实验室24小时开放,总价值近800万元、280余件分析仪器正有条不紊地运行……

    2005年8月,分析中心由校本部迁至泰达校区,主要为全校科研教学、科研项目提供分析检测服务,协助解决有关化学分析方面的难题。同时,致力于现代分析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在泰达校区运行一年多来,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整合资源 更新设备 势在必行

    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其前身为中心实验室,1978年组建。成立之初,仅一台国产电镜,2个实验室。2002年前,实验室整体发展举步维艰。由于长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仪器设备老化、相关教学分析设备久未更新、仪器故障频频。实验设备边用边修、边修边用,勉强维持运行。

    旧的管理模式制约我校分析实验发展。过去,某些大型分析仪器隶属于院系,其服务主体仅限于该院系的几门课程;实验规模小、条件差;有的实验设备重复购置,你有我也有,造成浪费;先进的设备由于资金不足,一个院系无力购买或损坏后无力更换,甚至买来后因不懂如何使用而闲置。

    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加速,科研项目增多、科研教学任务加大,在实验教师数量不变,实验室面积、仪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验资源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原有的实验教学科研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

    用分析中心主任杨志岩老师的话说:那些年,真的是最悲观的困难时期。感觉实验室就要解散了,工作没有干劲,看不到任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整合实验室设备,实现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统一管理、全校共享的改革势在必行。
 
    借东风  分析中心茁壮成长

    忽如一夜春风来。2002年,伴随更名“天津科技大学”的春风,我校分析实验教学工作列入重点建设计划。此时,学校领导班子已经看到,酝酿已久的以实验室整合为中心的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时机到了。借更名东风,中心实验室更名为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学校一次性投入300万元设备经费,对教学实验室、实验人员、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分析教学实验设备统一管理、全校共享。本着实用、耐用、经济的原则,中心先后购入一批较先进的常规仪器替换陈旧的和破损的分析设备。

    2005年,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搬迁至泰达校区,重新对教学实验室按类别进行设计、定位,完成实验仪器的合理安置以及实验台柜的更新,并再次整合增加3台总价值310余万元大型贵重精密分析仪器。至此,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基本搭建,分析中心成为科研教学的重要实验与分析测试基地。

    共享平台结硕果

    整合基本完成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由过去的学校、学院、教研组等多级管理转变为学校一级管理,避免了重复购置,使有限的资金投向急需、大型、先进设备的购买。目前,中心拥有的原子力显微镜、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年开机时间达到5182小时, 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4200小时,AA—6800原子吸收光谱仪3000小时……据统计,2006年分析中心教学及科研总开机时数为 20807小时,平均每人2972小时/年,平均每人每天达8个多小时。大型仪器不再直属于某个学院,而是根据课程需要排课,实验室保证24小时提供分析检测服务,设备利用率达到相对最大化,实现了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分析中心主任杨志岩老师(左一)指导新同事和研究生使用仪器

    工作强度大了,工作任务紧了,工作时间长了,中心主任却神采奕奕地对我们说:现在分析中心行了,大家有盼头,活干起来带劲了……据了解,2006年,中心顺利完成全校5120人学时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主持和参与包括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液体样品前处理装置”等科研项目17项;以中心为主申报科研项目3项;不断完善实验设备的功能开发利用……
 
    编外音:目前,分析中心共7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3位还是在2006年6月才引进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8月的搬迁,分析中心当时仅有的4位老师都已年近50,大到实验台设置、实验室分配,小至天花板吊顶、上下水位置、零配件打包装箱等等,都要亲力亲为。在有老师糖尿病复发、有老师扭伤脚的困难下,硬是将17个实验室、280余台仪器安安稳稳、妥妥当当地搬进了“新家”。2006年3名研究生被引进后,晚上工作到10点,主动放弃节假日,着手进一步研究开发仪器功能和提高设备使用率。其中一位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在来校仅半年的时间里,翻译出2本厚厚的英文说明书,为充分利用仪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如此的例子,在分析中心,数不胜数。


分析中心的年轻老师们全心投入工作

    目前,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全体实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实验设备的整理和安装调试工作,各种仪器设备运转正常,保证了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液体样品前处理装置”的初期研制工作基本结束,正在中心进行整机调试,整个项目接近尾声,准备迎接科技部验收。全国饮用水质量调查项目在本中心顺利完成。此外,在与海洋学院老师共同努力下,中心通过了国家海洋局实验室的认证工作,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两台仪器顺利通过认证,原子力显微镜也已调试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校分析检测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