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媒体科大】天津日报头版《特殊毕业季线上线下齐发力》文章报道我校就业工作

发布时间:2020-07-08      浏览量:    作者:王晓帅     来源: 党委宣传部

近日,《天津日报》头版刊发题为《特殊毕业季线上线下齐发力》文章报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典型做法。其中,我校为了精准匹配学生就业意向和企业招聘需求,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校对接了上千家企业,为学校的就业信息平台收集回企业信息4913个,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帮助我校1657名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特殊毕业季线上线下齐发力

──我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张雯婧姜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既关乎稳定,又关乎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我市相关部门多措并举通力协作,尽最大努力让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从今天起,本报将刊发三篇系列稿件,报道这个特殊毕业季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典型做法。

“冯老师,我们今天发工资了,我想在第一时间告诉您这个好消息。以后,爸妈不用再那么辛苦,换我来养家……”近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李凯凯给自己的辅导员冯增荣老师发去了这样一条语音信息。虽未见面,冯增荣都能感受到屏幕另一端的兴奋。她知道,这个来自甘肃静宁县建档立卡家庭的大男孩长大了,未来,他将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而在李凯凯的心里,最感激的人就是冯老师。“是学校的就业帮扶和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谈心,让我树立起求职的信心。”

“找份心仪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最朴素的梦想。对于我市16.9万名2020届高校毕业生来说,今年的就业季有些不同。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生活节奏,也让他们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复杂。为了解好“大学生就业”这道“民生大题”,我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就业好。

千方百计拓渠道

学生就业不打烊

“线上看见过企业的招聘信息,今天在现场跟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后,让我对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6月12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校园招聘会,近百家企业带来1500余个岗位。该校毕业生沈琦在中国电科53所的招聘台前投上了自己的简历。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高校举办的首场线下招聘会。距离2月10日市教育两委要求“加强校园管控,暂停举办各类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整整过去了4个月。

现场招聘可以停,学生就业不打烊。4个月中,全市各高校千方百计在“云端”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归集,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将就业信息推送到学生手中。

“您那边什么岗位需要人,我们可以帮您推荐……”这句话已经成为天津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莫继承的口头禅。为了精准匹配学生就业意向和企业招聘需求,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莫继承与同事们对接了上千家企业,也为学校的就业信息平台收集回企业信息4913个,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正是这些信息,帮助该校的1657名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就业指导中心组建团队,每天对招聘信息进行整理;辅导员及时监控就业招聘信息,根据学生意向推送就业信息、推荐用人单位──在我市各高校,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与疫情防控同等重要的“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

在加大力度开发岗位的同时,我市高职院校加速促进校企深度对接。疫情期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两家企业在校内成立的“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ICT学院)”,一直为学生开展线上教学。正是得益于在ICT学院试验班学习到的华为、思科等不同厂商网络原理,该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崔晓宇成功应聘进入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我们把工厂企业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把教室搬进工厂企业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校企携手为学生就业助力。”学院就业办主任李晓芳说。

“一对一”“点对点”

毕业生吃上“定心丸”

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湖北籍毕业生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成为各高校的重点牵挂。“针对湖北籍高校毕业生,我市为每人发放30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同时,指导各高校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对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以及湖北籍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全部安排‘一对一’、‘点对点’的就业服务。”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副处长杨明介绍说。

“接到辅导员老师的电话后我特别感动,随后,负责就业的老师和辅导员一直与我保持联系,不间断地推荐岗位。”回想起疫情初期,学校和老师在第一时间联系上自己,详细了解身体状况、求职意愿等,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湖北籍毕业生辛利萍倍感温暖。今年,海运学院共有4名湖北籍应届毕业生。辅导员老师每天24小时“键对键”“面对面”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疏导就业压力,推送就业信息。目前,4人都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就业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连日来,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代龙飞的手机,总会不间断地响起提示音。学校制定了“百日冲刺计划”,给目前还没有就业的2020届毕业生提供点对点的帮扶。各学院还都成立了师生工作群。包括代龙飞在内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4名老师,每人承包七八个学院群。“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候,有了岗位信息,筛查过后都会发到群里,再对岗位进行说明,对学生进行指导。只要还有未就业的学生,我们就会一直推送信息。”现在,群里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学校的就业率越来越高。

在重点帮扶的基础上,我市还设立了2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吃上“定心丸”。“在全市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我市湖北籍毕业生就业率与全市整体水平相当,52个贫困县生源学生就业率高于全市整体就业率。”杨明说。

先就业再择业

百日冲刺冲冲冲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明显。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研究生复试和专升本招考、从业资格考试等纷纷推迟,直接造成了学生的等待观望。但,就业的时机可谓稍纵即逝。

对此,我市教育部门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把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作为就业服务的核心,组织全市各高校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生做就业观教育报告,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勇于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磨砺成长,先后组织就业指导讲座1338场,参与学生超过16万人次。同时,面向全市毕业生推出12门优秀网络就业指导课程。

“星星,我们分析过,觉得你的初试成绩可能很难进入复试,还是要早做准备,先以找工作为主……”当大部分同学们都投入到求职大军中时,天津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石星星还沉浸在研究生复试的准备中。今年5月,学生返校复课后,天津外大全体校领导开始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不断倾听学生诉求,引导大家及时调整就业预期。当石星星在食堂“偶遇”副校长余江,并听取了他中肯的建议后,开始调整就业规划。在学校的帮扶下,如今,石星星已成功应聘进入广东格兰仕集团。

帮助想就业的学生调整求职心态,为想创业的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名师辅导”“项目路演”“案例分析”“创业思维训练”……近日,天津美术学院举行“赋能未来”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参加校赛初赛的43支团队和有创业意向的63名应届毕业生,接受了一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其实,像这样的创业指导,今年学校已经举行过多次。

眼下,已进入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百日冲刺阶段。据了解,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教育部门启动了1422个社区工作者招聘工作,目前报名和笔试工作顺利完成,预计在7月左右完成后续面试和录用工作。同时新增2000个市属国有企业岗位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现已发布在天津市大中专就业信息网上,各高校正在简历投递过程中。此外,市教育两委迅速启动了3000个基层教师岗的招聘工作,现在已有6个区发布了1071个岗位信息。

“截至目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突破75%,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平稳可控。全市教育部门还将持续发力,做好最后的冲刺工作,全力打赢高校毕业生就业之战。”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