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集体备课
校领导参加相关教研室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10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着力点,把扎实推进集体备课为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得力抓手,动员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让广大学生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11月7日下午,副校长路福平,党委副书记张爱华,副校长李占勇、安玉健,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天津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邢军分别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原理教研室、思品教研室、纲要教研室参加了集中备课的教研活动。

 

  路福平同志和张爱华同志高度评价概论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精彩点评和现场指导,并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路福平指出: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注意把理论问题和学生的兴趣点、社会热点相结合;第二,思政课教学要增强学术支撑,坚持“以学术讲政治”,把问题讲深讲透把道理讲明;第三,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比较,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张爱华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给学生讲清楚;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的伟大成就给学生讲清楚;第三,积极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给学生讲清楚。概论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代贤萍主持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由概论教研室赵书昭博士主讲。他从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把握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与展示,得到大家一致赞赏。在集体讨论环节,大家针对教学导入、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和数据的应用等各抒己见,讨论积极而热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和马院学科发展、师德建设的关键时刻,路福平、张爱华莅临学院指导工作,为学院思政课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李占勇同志对原理教研室集体备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教研室教师将集体备课这种传统延承下去,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教研室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集体备课采取一人说课,多人互动的模式。本次集体备课主讲人李玉环老师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这个主题,从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手,结合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13方面显著优势,综合运用问题导入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了说课。说课过程中伴随全体教师的理论探讨、案例分享和困惑解析,集体备课呈现了良好的氛围。

 

  邢军同志出席并对此次思品教研室集体备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思修课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东西,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与精准的教学案例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思修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苏海生主持集体备课。牛芳老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进行了授课展示。牛老师在充分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经据典,特别从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围绕人的本质、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授课展示后,教研室老师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人生问题是思修课程教学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开篇之章,讲好这一部分,对于引导大学新生在“心理断乳期”顺利实现人生转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消费观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安玉健同志对纲要教研室集体备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种备课方式对发挥团体优势,上好思政课,作用突出。希望老师们能将此种备课方式贯彻下去,同时在教学中与学生更多更好地互动,使备课和教学在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双重提升。本次纲要备课主讲人为安雅琴老师,主题是教材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备课采用了先说课后研讨的方式。首先,安老师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综合运用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情景还原等方法进行了说课,之后全体教师对安老师的说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对之进行了集中的讨论与互动,呈现出了良好的备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