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2025开放原子校源行(天津科技大学站)举办 科大携手共筑AI开源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量:    作者:王嫄     来源: 人工智能学院

5月17日,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主办,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2025年开放原子校源行(天津科技大学站)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举办。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发明出席并致辞,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教培部负责人韩江,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大区总经理王占云,中软国际教育科技开源鸿蒙研究院执行院长、开放原子校源行开源讲师、 OpenHarmony项目群教育工作组副组长张怀亮,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海河实验室基础软件部部长、openKylin社区技术委员会委员王文竹,OpenTenBase社区执行总监臧秀涛出席活动。 教务处、校团委、人工智能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各学院25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开源生态建设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高发明回顾了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历程,通过课程创新、产教融合、项目攻坚促进创新人才实践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华为、麒麟、百度等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创新团队,培养“AI+开源”双核驱动的复合型人才。他指出,开源是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重要引擎,校方将持续深化科教融汇、产教协同,推动“数字中国”战略下的开源生态建设,期待与各界共同打造“立足天津、辐射全国”的AI开源创新高地。

韩江表示,开源已成为新兴领域内构建技术生态的默认选项。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石,正在逐步融入学历教育,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发展。希望通过“校源行”活动,把开源理念、开源技术、开源项目带入高校课堂。期待与天津科技大学、中软国际教育在开源人才生态建设的路上携手前行以全球优质资源赋能老师教学,助力学生成长,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张怀亮分享了《OpenHarmony生态入门:构建万物互联的未来》的主题报告,他强调万物互联时代需通过开源分布式操作系统解决设备碎片化与交互复杂化挑战,OpenHarmony的弹性架构、统一开发框架及端云协同能力已支撑超400家伙伴开发近千款行业产品,覆盖教育、工业、医疗等领域,呼吁产学研共同参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技术自主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王文竹以《openKylin携手RISC-V,开创AI开源新时代》为题作主题分享,指出人工智能与开源技术的融合正重塑教育模式。他高度评价天津科技大学在AI开源教育中的先锋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开放原子大赛、开源社团实践等路径,成为“代码改变世界”的践行者。

de6a14e6fd8b4ad0b101342651a9b8d7.png

在《开源的力量-从OpenTenBase看数据库的创新与发展》专题讲座上,臧秀涛指出,开源数据库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他介绍OpenTenBase社区致力于解决传统数据库在高并发、分布式场景下的性能瓶颈,通过开放协作模式,推动数据库技术的高效迭代与生态共建。此外,他倡导高校与开发者积极参与共建开源生态,通过社区协作加速国产数据库在云原生、AI融合等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

活动下半场设置《AI赋能:智能体设计与创新应用》、《OpenHarmony北向案例分析与南向开发实战演练》两大同期开展的动手实践工作坊。中软国际研究院专家李伟和华为HDE开放原子校源行开源大使戈英祯带领同学们走进从理论到创新的探索之旅,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前沿技术、体验开源文化、感受技术魅力与活力。参与学生表示:“开源项目让我们接触到工业级技术框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也要在社区贡献自己的代码和想法。”

开源生态对技术普惠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源不仅是突破技术垄断、加速创新迭代的核心引擎,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路径。作为开源教育的标杆活动,“开放原子校源行”为高校与产业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桥梁。下一步,天津科技大学将继续以开源为支点,深化新技术领域的产教融合,携手多方共同培育引领数字未来的生力军。


编辑: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