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集体备课
校领导参加相关教研室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03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着力点,把扎实推进集体备课为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得力抓手,动员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让广大学生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10月31日下午,党委书记韩金玉、党委副书记张爱华、副校长程博文分别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思品教研室、原理教研室参加了集中备课的教研活动。

  韩金玉书记充分肯定概论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做法与成效。他指出马院教师要增强“第一学院”、“第一学科”、“第一课堂”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新时代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培育新人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他勉励全体思政课教师扎实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下大功夫,切切实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代贤萍主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按照“教师主讲--集体讨论--形成共识”的环节进行。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由概论教研室滕翠华主讲。主讲人从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把握和教学经验感悟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与展示,得到大家一致赞赏。在集体讨论环节,大家针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案例运用等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经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大家逐渐形成共识,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明晰了教学思路,认为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应着重在问题导向、学理分析、热点融入和入脑入心方面下功夫。

  张爱华副书记对思品教研室的集体备课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他希望思政教师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第一时间“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思修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苏海生主持集体备课。闫翠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进行了授课展示。闫老师围绕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授课展示后,教研室老师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探讨如何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困扰下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政教师们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善于讲好中国故事。

  程博闻副校长对教研室集体备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教研室教师将集体备课这种传统延承下去,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教研室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李楠主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一人说课,多人互动的模式。本次集体备课主讲人徐越如老师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个主题,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三个方面着手,综合运用问题导入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了说课,说课过程中伴随全体教师的理论探讨、案例分享和困惑解析,集体备课呈现了良好的氛围。

  纲要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朱馨薇作为集体备课主讲人,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这个主题,从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失败原因方面着手进行说课。在课堂设计上,采用了“对分教学法”,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为论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背景铺垫。集体备课中,教研室全体成员热烈讨论,共同完善该章的课程设计及课件制作效果。集体备课是思政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集体备课能够大大提升思政教学的教学效果,此后将继续坚持集体备课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