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会科学处立足学校学科建设需求,致力培育我校高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努力服务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工作。日前公布的天津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我校再折桂冠,连续四届斩获一等奖这一天津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奖项。我校共有3项成果获奖,其中包括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
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于今年4月启动,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评奖工作的开展与组织,对评奖的全过程给予了关心和支持。社会科学处精心谋划组织评奖工作,在评奖初期先进行了各学院优秀成果的摸底调研工作,做到工作扎实深入,心中有数。5月初召开了评奖布置推动和经验交流会,社科处人员详细解读本届参评政策,邀请上届获奖者介绍成果参评经验,并与本届申报成果奖的老师进行充分交流;之后社科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参评成果进行逐一精心指导,以提升参评成果的申报质量。7月社科处组织了21项成果进行校内初评,其中4项成果通过专家初评,参加了由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组织的复评与终评,并最终取得了3项成果获奖的可贵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笑龙老师的论文《习近平的历史观及其理论背景论析》获得本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成果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主要成果,系统论述了习近平对历史的现实意义及“实践性”的认识,并结合习近平鲜明的历史观,分析其在党史、国史论述中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方法,强调习近平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重视。为国内外较早对习近平的历史观进行理论探源的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开拓价值。这一成果的获奖实现了我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水平成果上的突破性发展,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妍副教授的论文《创新生态系统下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获得本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文法学院赵力老师的专著《数字公共图书馆著作权限制研究》获得本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由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置,由天津市政府颁发的我市社会科学类最高奖项,每两年组织一次,今年已经是第十六届。经过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组织评审工作,评选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大社会反响的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