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至今已有28年来,孙振清老师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对亲人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对待同事,付出不求回报。
教书育人,矢志不渝。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并将最新理论知识纳入科学研究和教学当中。由于孙老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所以孙老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论,并率先垂范,将理论落实在行动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在教学方面,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上课从没有迟到、早退。每个学期都拿出充足的时间认真备课,将课程的最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最新动态,及时纳入教学环节当中。在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结合,认真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社会的了解,提升对现实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解决能力。课后及时总结讲课效果和同学们的反响情况,力求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充实。
科研促教学,教学固科研。通过科研获得最新知识和技术,增加了知识储备,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避免人云亦云和照本宣科。学生也能从中学到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和技能。在课堂上,孙老师会把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学术动态等内容纳入到课堂讲授当中。例如,在讲授《环境经济学》中如何消除公共物品市场失灵问题时,孙老师会把自己研究的碳市场建设、运营和监督等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经验,作为案例分步骤细致地讲授给同学,并自己设计交易软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作为模拟操作,感受到参与和不参与的本质区别。自2010年孙老师为本科和研究生分别讲授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工程管理概论》等十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也增强了孙老师的科学研究基础。
运用网络,进行教改。课堂上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认真听讲,不玩手机。孙老师因势利导让同学们建立QQ群,网上提交作业、网上问答、互动,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回答提出的问题。为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孙老师指定研究题目让同学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开展课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案。让学生上讲台教授自己的成果和感受、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补充、讲解或评判,从而挖掘学生潜力,做到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了学习兴趣。
把好毕业论文关。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凝练四年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关口。从思路的打开,到知识的融合,再到各种技艺的提升,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孙老师在此环节,首先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点,确定适宜题目,选择研究方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纠正在理解上或资料选择上的偏差,认真把关每个环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将自己所学知识与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并得到全方位提升。近年来有两名同学获得校级、两名获得院级优秀论文荣誉称号。
组建团队、培育新人。除了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外,孙老师还积极进行学科和团队建设。2010年10月成立的科大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天津市较早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机构,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咨询专家委员会牵头设立的“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GDTP)”初创37成员之一、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天津)中心培训基地;2017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学科入选市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2019年团队被评为天津市第二批高校智库(培育)。最近由市教委批准成立天津科技大学绿色发展决策行为分析实验室,为我校人才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团队各位老师团结拼搏的结果。今后,在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团队老师和同学们的继续努力下,孙老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坚信,科大的未来、团队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