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治建设 提高政治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郑运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政治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从创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政治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井冈山的炮声,到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从古田会议的党指挥枪,到遵义会议的正确指导,从延安精神源远流长,到“进京赶考”,从建立新中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百年大党,百年担当,百年求索,百年奋进。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讲政治摆在突出的位置,牢记从何处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人民立场,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更加凸显了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必将在党的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引领作用。
从讲政治的高度,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大变局”,决定着我们对当今世界发展与中国改革的客观认识;努力适应和应对这个“大变局”,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时而化,因势而变,因事而新。在变中把握机遇,在变中迎接挑战,在变种探索规律,在变中磨砺壮大,在变中强化政治定力,在变中坚守根本宗旨,在变中把握不变,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歌猛进。时刻保持“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险”的敬终如始的心态,时刻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钉钉子精神,时刻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政治格局、全球化进程、科技与产业、全球治理等方面变化的世界大环境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自我小环境中悉心体悟,谨慎把握,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执着态度,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建设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全党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脉搏、掌握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二是要有战略思维。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顾整体、图长远,以高站位、广视野、大格局求得新时代教育事业大发展;三是要树立底线思维。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四是要树立创新思维。这是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五是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民本思维是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的一种思维方式,毫不动摇把以师生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努力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