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4 浏览量: 作者:杨希越 来源: 化工与材料学院
近日,我校化工与材料学院王小聪老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I区Top期刊、IF:8.456,)上先后发表两篇高水平论文--“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CQDs as a Novel Type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cale Inhibitor”和“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CQD@PANI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为我校硕士研究生郝建和栗凌云,通讯作者均为王小聪副教授和唐娜教授。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CCQDs as a Novel Type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cale Inhibitor”,首次报道了碳量子点对金属盐垢体的高效阻垢性能 (图 1)。实验表明,在添加较低剂量下,CCQDs 对常见垢体CaSO4、SrSO4、BaSO4等均能达到100%阻垢效果。与传统的阻垢剂相比,这种新型高效阻垢剂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无磷、无氮、无(低)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型阻垢剂。它的出现必将对阻垢剂的应用领域(如水处理、海水淡化、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在阻垢中的应用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CQD@PANI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首次报道了采用“精确定量吸附”的方法,控制合成了以碳量子点为核,聚苯胺为壳的,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深入研究了该类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电化学性能 (图 2)。研究表明,该类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具有理想的电容性能和循环性能,有望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得到应用。
不同壳层厚度核-壳结构CQD@PANI复合粒子合成以意图
王小聪老师长期默默耕耘在科研一线,是Chemical Communications, Langmuir,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European Polymer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等十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迄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22篇,论文他引5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