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科大新闻

“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

发布时间:2011-04-21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党委宣传部

    在刚刚结束的我校五届三次教代会上,曹小红校长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她指出,在过去五年中,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机遇和挑战,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群策群力,学校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彰显出健康发展的勃勃生机。

    曹校长指出,回顾五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科大人用辛勤、智慧和汗水共同谱写了学校与个人共奋进、齐发展的动人篇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始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党建等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凝练出“尚德尚学尚行 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形成了科大人一致的精神追求和共同信念;践行了“让学生享受我们的教育,让师生享受我们的服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良好局面;成功举办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积极稳妥推进全员聘用制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制定工作,呈现出改革创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全体科大人奋勇拼搏的信心与激情。

    主要成绩和突破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在滨海新区新征办学用地420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1780亩,比“十五”末增长31%;建筑面积达到53万平方米,增长1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4亿元,增长68%;教职工总数达到1623人,增长15%。本科专业达到48个,增长9%;“发酵工程”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增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3个,增长18%;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至13个,是“十五”末的2.2倍,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63个,增长62%。

    二是机制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全员聘用制改革顺利实施,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开展了对学院的考核工作,学院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生物工程学院成立了我校学院首个董事会。召开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重新修订机关处室工作职责,顺利完成对机关处室的考核工作,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了“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工作办公室”,服务滨海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两校区统一的大后勤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2010年被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评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三是教学科研实现重大突破。新增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新增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94项,是“十五”时期的6.3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19项增至92项,增长3.8倍;科研到款经费总计1.8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建成“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院”。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校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四是“人才强校”战略成效显著。1人入选国家“***”,2人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特聘(讲座)教授,5人入选天津市“***”,2人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被聘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优质人才的增长量在市属高校中位居前列。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一批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先后组织84名干部教师赴香港大学学习培训,选派14名优秀干部教师赴香港大学挂职锻炼,选派5名干部教师赴甘肃、福建、江西、新疆等地挂职锻炼。

    五是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学校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同日本福山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1+2+1”、“2+2”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签署了联合科研及学生交流协议。共派出4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学习和研修。先后接受来自63个国家的1354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来校留学生数是“十五”时期的5.1倍。

    六是发挥校园文化引领作用。围绕建校50周年系列活动,加大对校训和校园精神的凝练和宣传,编纂校志,立校训石、校史石。每年都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校园艺术节,开展校园文化讲座,其中博学讲堂邀请了欧阳自远院士、音乐家关牧村、著名学者阎崇年等知名人物和学生近距离交流。校领导高度重视红色理论社团的成长,通过召开马列学社成立20周年大会暨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发挥其在青年学子当中的精神引领作用。开展“绿树递和谐、共育青年林”感恩教育活动,弘扬校训精神,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仅2010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典型经验就达564次,在校园中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在200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七是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本科生达到18484人,比“十五”末增长40%,研究生达到2098人,是“十五”末的3.3倍。本科生录取一志愿率年均97%,比“十五”时期增长11%,理工科录取分数线高出全国平均录取分数线46分,文史类录取分数线高出40分。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年均2222人,比“十五”时期增长81%,录取人数年均770人,增长2倍,一志愿上线率年均41%,增长98%;与滨海新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年均40人,比“十五”时期增长48%;2010年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博士罗灵芝获得王克昌特等奖学金。同时,我校作为天津市唯一培养在校国防生的地方院校,已为军队输送了264名高素质军官,学校在2009年被中宣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国防生、国际合作办学、继续教育和谐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八是改革发展成果用之于师生、服务于师生。高质量完成校园绿化、美化和地下管网改造,建成能耗监控平台,学校在2010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实施平安校园建设工程,保障校园安定有序,积极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着力为师生员工提供和谐、愉快、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从2009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年开展为师生服务的十件实事,去年提出的十件实事已全部得到落实。学校创造条件,保证教职工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2010年在职教工人均收入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向教职工兑现住房货币化补贴8622万元;五年来为教职工累计上缴医疗保险2238万元;教职工公积金比例不断提高,并增加补充公积金,2010年学校公积金支出是“十五”末的2.5倍。两次为教职工争取优惠价格购买泰达校区附近住房,并在泰达校区建设教师公寓,积极解决在泰达校区工作教职工的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