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T NEWS

部门动态

【教学创新心语】海洋与环境学院李桂菊:传递生态文明思想 助力通专融合培养

发布时间:2021-06-16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日前落幕,本次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为主题,以“落实以本为本、推动教授上讲台、推进智慧教育、强化学习共同体、引导分类发展”为目标,旨在通过比赛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新,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教师发展中心特推出“教学创新心语”专栏,对此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市赛、校赛获奖教师教学创新成果进行分享。

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

一、主讲教师及课程简介

李桂菊,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最美女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讲《环境生态与健康》《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前沿》等本科生课程。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正高组二等奖,天津市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工科组)一等奖,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横向项目实现技术产业化4项,近几年在SCI、EI和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写教材3部。

《环境生态与健康》属于个性化课程模块中的专业拓展类课程,2017年建设MOOC课程并在智慧树平台面向全国开放,目前已运行6学期累计99所学校选课,选课人数4.98万人,2019年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环境与健康》优质MOOC资源和本团队自建MOOC资源进行了知识重组,建立了适合本校学生的SPOC课程。先后获批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程和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

53cdbb021d89429d8df2cb7d1ae8aef4.png

二、教学创新设计思路

结合授课学生的需求,重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专业背景设计“定制化的研讨内容”,注重兴趣的唤醒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探索性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提高教学效果。

1c6ad348a370455d95588c68b2f14976.png

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路

三、教学创新举措

(一)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重构。结合我校轻工专业特色,依据学情分析,进行了教学内容重构,突出轻工行业污染案例,建成了16学时线上SPOC课程。

c178518ee0a4434ca4ced169ad748df9.png

教学内容重构进行SPOC课程建设

——“定制化”的教学资源及“差异化”教学内容。为了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差异性的需求,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兼顾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研讨内容依专业背景“差异化”设置,团队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推荐教学资源和设定研讨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为其本专业的后续课学习提供支撑需求及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从专业背景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467aadc2aceb4a94a0f3ab9aab3c273a.png

——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通过讨论当前紧迫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内容,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培植清洁生产的工程伦理,保护环境的道德素养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fafa472a82de4651b393d63946fdfc2c.png

——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展示治理案例,使学生体会微生物与环境、化学与环境,材料与环境、及信息智能控制与环境学科的密切联系,启迪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多学科融合思维模式。同时,团队教师编写了教材《环境生态与健康》,经评审获批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完成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构建。

fccc1283d1164bd4991abb2dd7b4ac13.png

                                                          科研反哺教学实现内容创新                              教材建设

(二)教学模式创新

——“课前-课堂-课后”三阶段教学模式设计。采用案例教学、面向问题教学、翻转课堂、BOPPPS等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深度明显提高。课前教师为学生发布任务清单,学生根据所布置的任务,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章节讨论、自测,完成课前知识的线上获取,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课堂则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分享观点,小组辩论,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展示治理案例,课中实现知识内化,启迪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多学科融合思维、科学思维模式,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课后由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实现知识拓展与应用。

01ff38b073ca4c5b90ca052d51eea0fa.png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采用在线教学平台、微信互动和在线问卷调查,学生互评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考核方式多样性,形成性评价过程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及时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随时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调整,依据综合课程评价报告,制定持续改进方案。

c0a8e55c9ef34c2dab0ed5420dabee71.png

8191ebcd11a243ea88daec55e1edd6f3.png

1f86e5a1e72e4de8a4d7dad933268fe6.png

考核方式多样性及持续改进

四、教学创新成效

(一)内部评价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线上学习积极,自学能力得到提升,课堂及讨论区师生交互性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部分学生将课程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参加了环境类学科竞赛,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51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c130823f9a5a4f06afcf28417602309f.png

随堂讨论参与人数统计图和课程目标达成度

(二)学生满意度调查

智慧树MOOC平台对近5万学习者的满意度调查形成质量运行报告,满意度在95%以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非常满意83.78%,满意16.22%,满意度100%。

4b85fab05d5f40e1beb32b104098f996.png

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

(三)学生自我评价

957105cf4bf44d388497b09729d970a0.png

课程目标达成度、能力、素养学生自我评价

五、教学创新特色

《环境生态与健康》课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将学科交叉的思想与方法融入教学,提供“定制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大班授课实现课程的广度,小班研讨根据专业背景“差异化”设计,实现课程的深度,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进而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思维,提高了通识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审稿人: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