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7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心理中心
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校心理中心教研室积极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身教学改革,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面对全体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第一课堂。目前参与授课的专兼职教师共有40 余名,中心充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统一规范教学内容。多年来,授课教师不断尝试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升授课效果。本学期在“学党史、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在改革教学方式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体验式教学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进入一个直接或间接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体验经验以及体验感受,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以及社会现象产生共情和认识,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及行为选择。在教学中,老师们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内容涉及自我探索、人际互动、团队合作;在讲解情绪管理和压力缓解课程中,引入曼陀罗绘画疗法;在讲解爱情、人生意义和生涯规划的内容,让同学们就相关议题开展调研,进行小组展示。这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学习,在情境中自感悟和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选择行为方式,发展了个人能力。
体验式教学也让学生主动参与,热情高涨,爱上了心理健康课。
审稿人:郑帅